虽已至冬日之深处,但是,深圳这南方之都却依然艳阳高照,温暖如春。网络上与消息说,湘北即将降临新年的初雪,紧接着,南方也将迎来气温的骤降之时。
这几天,学生期末考完试,暂时未返校。借助几天的清闲,把学生平日里写作训练时的随笔佳作把它们录入文档,作为《星空》精品版集结,本学期由学生每周五录入文档,把平日里随笔写作佳品集结成《星空》共出刊3期,由于学生懒惰或录入工具不便,平时很多好的随笔佳作流入期刊之外,未能如期和大家见面,所以,在前面的3期《星空》里,作品都相对比较平淡,真正的佳作不多。对于深爱文字的我,尤其是对正在指导与引领他们阅读与写作着的学生的文字,有一种近乎时时期盼佳作频出的意外发生,但这样的时刻还是较少,所以,总不免有点略微的失落,但认真想想,对于作为初一的学生,作为初学阅读与写作的牛犊,这也在情理之中。即便是成名或是作家来说,也不是篇篇佳作,时时名文,毕竟,写作,作为人的精神性创作,艰苦自不用说,苏轼在他的《文说》里曾说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吧,但是至于这种“灵感”何时何地会被触发,是谁都无法得知的,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大概也是写作的天机不可泄露。
写作之于灵感,唯一可以做的正如王鼎钧在《灵感》中写的“我的秘诀是:等。花不开,你等它开;鸟不叫,你等它叫。只要你肯等,理想的情况自然会出现。”他在这本书中写了很多,看似与灵感无关,但确实关于写作灵感的至理名言,也是解密灵感的真知灼见。“大兵可以在炮声中熟睡,机关枪声却能把他惊醒了。”“移山不难,难的是放在哪里。”“人有人性,物有物性,黄莺虽老,歌声、叫声却永远是娇嫩的。”“幸亏松树长得很慢。尽管很慢,可是松树总是在暗中不停地增长。”“有些事,只因是外人做的,就不对……孩子是要自己抱、自己吻、自己打骂的。”“母鸡,你何不在生蛋的时候保持缄默呢?”这些暗喻,无不是在告诉我们写作灵感的到来,你得掌握它自身的属性,用欧阳修的一句话则是:“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写作这件事上,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好。
在于晓冰老师的《用减法教语文》一书中说:“在写作上,不太教学生那些方法技巧之类的东西,我更关注在思想上引导他们走向深入,当思想走向深入之后,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材料涌来,可供写作驱遣。”而关于于老师说的“关注在思想上引导他们走向深入”,再加上欧阳修说的“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这两个方面还需要一个时间与自由,阅读与写作的时间与自由,或者说得更形象一点,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更要注重他们学习形式上的“散养”(个性的发挥)而非“集聚”(共性的提倡)。所以,我利用《星空》佳作发表平台为契机,让学生在日常采用随笔写作训练的形式,即是遵循语文学习中让学生“散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自由,尊重精神的个性发挥,注重学生的存同求异思维。这本身就是遵循写作本质上精神的属性,未有如此,方可减缓学生在写作上精神的畏难情绪心理,方能促进学生们在心灵土壤上播散爱上写作的种子,并假以时日,借助阳光雨露的滋养,择机茁壮成长为写作的苍天大树。
在这两天整理我平时用手机拍照下来的佳作录入文档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这些至真至纯的写作精髓。也对“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独立自由的神圣不可侵犯,只要你给与了学生这样的精神滋养的天地和阳光雨露,即便是在精神创造这样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精神圣事,他们也逐渐会产生“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与意志。在此,我还是禁不住想摘录学生随笔中的只言片语:“踩着落叶,听着落叶碎裂的音响,明明如此渺小、脆弱,可偏要发出执着的声响。那碎裂声是如此的突显,是那样的生动。看见动物们也在观看着这奇特落叶表演,能让我感受到的是无比的从容,无比的沉静。那绿色的叶子,在时光的消逝下,渐渐变成了金色的落叶。落叶,不仅仅是一片落叶,更像是我心中的那缕光明。”(《落叶》)“每天上学我都会有一个幸福的瞬间。当收拾完一切踏上上学之路时,坐在妈妈的车后座,享受着清风袭来,抚平我那燥动的心灵。上学途中还会路过水库,不管炎热还是寒冷,我总到遇到一位阿姨坐在小石墩上吹着笛子。偶然有几次听到的笛声有些耳熟,心中也不免随着节奏哼起调子来。”(《幸福的瞬间》)“在我爸爸的那个年代,有一个和自行车相似的东西,叫“二八大杆”。二八大杆的后座都会有一个公文包,在扶手下面有一条粗线,像是现在的刹车一样。这一个东西非常老旧,现在基本上见不到了二八大杆。当我爸爸第一次提起这一个东西时,我对这个东西都是觉得非常希奇。我喜爱80年代的“旧”东西。”(《二八大杆》)“做光的人也会成为黑暗的傀儡。到那时,子弹打向的是否是黑暗,开枪的是否是光明?这无从知晓,刺目之光亦是黑暗。”(《罪光论》)“还有“凹凸世界”中的:“看到扭曲的东西,就要用拳头去矫正。无论是人性还是这个世界。”是啊,环境不会改变强者,只有强者改变环境。对现状不满只能靠自己改变。”(《二次元中的信仰》)
因此,写作,“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重要的是时间与自由,然后就是大量阅读与“自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