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这样描述爱情:“我爱你,因为你能唤出,我最真的那部分。”
因为所爱的人而成为最真实的自己,似乎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可这份“真实和浪漫”,却成为一个女孩长达二十年的梦魇。
几天前,日本警方逮捕了一名跟踪狂。
这位46岁的男子,二十年前对一位在加油站打工的18岁女子一见钟情,便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疯狂“追爱”之旅。
跟踪、翻这位女孩丢掉的垃圾袋、偷窥房间、打无声电话等等,都是他“追爱”的方式。
对于他的变态行为,他解释道:“我一见她就安心了”。
20年的默默“守护”,看似痴情,却不知给受害女子留下多么大的心理阴影。
“每天在暗处观察你的一举一动,你无心做过的事情都会被记下来,天天活在别人的监视之下”,不仅没有丝毫浪漫可言,反而让人毛骨悚然。
这些用着极端手段爱人的男人,都是女孩们身边的定时炸弹。
2
有一句深入人心的歌词叫做“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这位偷窥者确实做到了长情,但是这种“陪伴”却让人毛骨悚然。
这则新闻被报道后,有网友把矛头对准了事发地日本。
但其实这与身在哪里无关,这种畸形的暗恋并不是日本人的“专利”:
上海一男子暗恋一位女同事,于是费尽心机配了一把女同事家的钥匙,潜入卧室,在她家的空气净化器底部安装了一个窃听器。
此后半年里,该男子经常前往女同事家进行偷窥,并会顺走她的内衣和生活用品。
问到偷窥动机,他说:“因为我喜欢她,就想去看看她家是什么样的”。
人类的偷窥欲,似乎与生俱来。
和自己毫无关联的人或事,只要一带上“隐私”和“偷窥”的头衔,就有一股别样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一探究竟。
在电影《后窗》里,喜爱冒险,有着体面工作的摄影记者杰夫,无法抑制住内心深处的偷窥欲望,炎热天气下家家大开的窗户成了他的绝佳机会。
他开始坐在窗口窥视着邻居们:身材曼妙的舞蹈女演员、亲热中的新婚夫妇、寂寞的单身女子......
邻居们最隐秘的生活,让他欲罢不能。
更恐怖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跟踪与偷窥这种“畸恋”,已经从物理空间扩展到了网络空间。
电影《24小时偷窥网络》讲述了一个影像偷窥狂,终日埋首于电视与网络传来的幻想海洋,他安放在不同家庭的监控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地传来偷窥画面。
科技和网络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也为偷窥狂提供了方便。
3
虽然令人恶心,但上述事件唯一值得庆幸的一点是,这些人“变态”的爱并没有伤害到别人的生命安全。
但是有些人却会把畸恋转化成暴行:得不到的,就要毁掉。
某直播平台的女主播遭遇57岁男粉丝长达半年的持续示爱,期间男粉丝曾多次向女主播表白,但都被拒。
前不久,男粉丝潜入女主播广西的家中,将其残忍杀害。
受害女孩的父亲说:“女儿身上90多个孔”,男粉丝的凶残可见一斑。
在安徽芜湖,一对情侣因感情不和分手,男方终日纠缠女方求复合,却始终被拒绝。
心灰意冷之下男子将自己和女方一起锁在车里,点火自焚,最终两人被烧死亡。
这些让人寒毛直竖的案件,归根结底,都是由某些男性畸形的“爱”导致的。
和这样的人交往,就好像在生活中安了一颗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发。
台湾女孩林某就不幸遇到一颗爆炸的炸弹。
林某与男友 / 中新网前男友求复合不成,持刀砍了她40多刀,林某当场毙命。
凶手事后坦言:“全部感情都给了她,干脆同归于尽!”
金星曾对此有过一番颇为透彻犀利的分析:
武志红的著作《为何爱会伤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些疯狂的爱:
一般人往往会认为:一个人越爱我,就越会对我好。
这句话不假,但仅限于用在内心充满爱的人身上。
如果两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不健康、不积极的,那么他越爱你,就会对你越糟,就越想攻击你。
这种爱最极端的结果,就是“爱你就要杀死你”。
4
一个网友吐槽她的前男友:每天打很多次电话查岗,经常不经过她的同意翻看她的手机。
有一次公司聚会,因为时间太晚,一位男同事送她回家,到了小区,她和男同事聊了会天,突然一回头,就看见前男友在背后冷冷的看着他们。
后来前男友坦言,因为怕她出轨,他有时会跟踪她。
尽管该网友觉得自己受到了侵犯,但还是抵不过男友的苦苦哀求,“我只是太怕失去你”。
回想起在一起的日子,她说:“他的生活里充满了负能量,每天是在愤怒中度过的。”
而且前男友还在朋友圈里写道:“我现在如果有一把枪,我一定会去杀人。”
这位女孩看到这句话,果断选择了分手。
许多网友为她的选择感到庆幸,而她自己回想起这段经历,更多的是后怕。
因为她的前男友在恋爱中,就是标准的“边缘型”性格。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在一档节目中提到这种性格的人:
情绪十分不稳定,像是总在一个界限边缘摇摆不定,无法预测他们什么时候会突然爆发。
他们的心理高度敏感,常常从环境中寻找蛛丝马迹来证明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容易从别人无意的行为中“寻找隐藏的动机和特殊的意义”。
他们会疯狂努力避免真实或想象中的被遗弃:“只要你不离开我,让我做什么都行”。甚至会因此出现自杀的姿态或威胁的自伤行为。
这其实是一种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的发病率很高,有研究者认为,这类患者占人口总数的15%,而我国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检出率为17.7%。
更可怕的是,在没有发病的时候,他们通常礼貌而周到,有的聪明而有才华,有的幽默大方,工作学习往往表现出色。
因此边缘性人格的人往往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表面上的自信又淡然,背后,实则隐藏着难以预测的危险。
边缘型人格的自我评价往往忽上忽下,他们在感情中的自尊水平和对自我的认知完全取决于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和爱的人在一起时,就会过于“理想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一旦与爱人分离(或想象中的被遗弃),就会进入另一个极端,开始否定自我价值,认为“我是一无是处的失败者,怪不得会被所有人抛弃”。
这些在爱中的极端行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内心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害怕被抛弃,害怕不被接受,因此总会过度解读别人的行为,总会内心空虚,觉得自己是最孤独的那一个,只能陷入偏执与猜疑之中。
可是,真正的爱,不仅需要尊重对方,更重要的是自我尊重。
内心的踏实与稳定,是自己给的,而不是不择手段的挽留,更不是得不到就毁灭的疯狂。
而偏执和边缘型的人,他爱你时有多深,当你离开时,他对你下手就能有多狠。
在恋爱中,每个女生都应该警惕这类人。
爱,是他们敏感、多疑、易怒的理由,更有可能成为伤害你的尖刀。
与其担心着“我男友性格极端,会不会做出伤害我的事?”,不如果断离开,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勿把跟踪当追求,勿把偏执当爱情。
给文章点个赞,希望每个人,都别被畸形的爱纠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