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的颜色,渐渐明亮一些。于德水已经在操场上跑了两圈了。
自从听了卢本伟向他介绍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于德水便天天早起,他到操场上跑步,跑得热气腾腾,学校的起床铃才响起来。这时,他走向教学楼,天边的朝霞开始升腾。他走进教室的时候,几个“拼命三郎”正在背书。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统一的早操取消了,各个同学自行安排早饭前的晨读,只有上午的大课间,还有课间操。
于德水没有和几个早起的哥们那样,起床就奔往教室,他觉得在操场活动之后,到教室学习头脑活跃得多。
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高考的名额有限,一个班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进入大学就很不错了。县城里的高中,最后一年的拼搏,是“挤独木桥”的英勇。
于德水的同学,有的每天只睡六个多小时,有的三餐时间都缩减的少之又少。也有头疼的,也有上课犯困睁不开眼的,个别女生开始神经衰弱。
老师们多次强调“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就是有同学披星戴月地拼时间,晚上班主任必须去赶学生离开教室,回宿舍休息。
于德水还是比较会管理时间的,他从卢本伟那里学习到本伟哥哥传授的经验:“效率高,胜出的几率更大。”
不得不说,科学的方法和规律性作息,既保证了健康的身体,又提供了旺盛的精力,于德水似乎在最后冲刺时,有了神助。
高考第一天早上,于德水在操场上散步,他不再碰任何资料。夏天的早晨,天亮的特别早,他一如既往地去跑步。当他走向餐厅准备吃早饭时,太阳在东北方向升起。在初升太阳的周围,那红霞燃烧,奔放热烈,他每天向着朝阳注目,唯独那一天恍然有种自己随着霞光升腾的激动。吃过早饭,他还是在开阔的操场走,等待入场的号令。他像个整装待发的士兵,自己已经做好准备,没必要紧张。他遵从老师的教导:“和平常的模拟考试一样,认真平静地对待。”
经历过险情的人,反而有了遇事不惊的镇定。于德水也是。考试要比劫匪的突然袭击,具有更大的可控性。
进入考场的铃声响起,于德水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他的心里,有云蒸霞蔚的美好与开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