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如烟如雾。雨,如丝如弦。如牛毛、如花针、如细丝般的夜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滴答滴答地走着。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这样的时空,没有白日的嘈杂,没有琐碎的工作,这是完全属于你的私人领域。让你舍不得安睡。
夜晚是心的故乡,存放着童年的梦。
老宅是七进的平房,每间房顶上都有一扇天窗,幼时躺在床上,抬头望望天,总担心玻璃会被雨滴击碎。胡思乱想之后,照例睡不着。翻过身去,就着床头手电筒微弱的灯光,开始阅读。童年是贫瘠的,没有多余的钱买参加汇演的服装,只能缩在台下看着不如自己的小伙伴翩翩起舞。童年也是富裕的,即使再艰苦,但凡买书,总归是允许的。小镇没有书店,只有趁着就医、走亲等进城机会才能去新华书店。囊中羞涩的只能带回二三本,拿了放,放了拿,慎之又慎,挑了又挑。如若时间富余,那是再好不过了,可以和城里孩子一样,双脚并拢坐在书店的台阶上,捧着一本书静静阅读。当然最难忘的阅读还是在夜晚,任窗外风雨飘零,我与书的世界自成一体。
夜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
我们读书必须走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如果只因某本书非常著名,不认识它是一种羞耻,而勉强自己去读,实在是大错特错。所有的人都应该从适合自己的地方开始阅读、认知,并且愉悦自己。
阅读是性价比最高的装逼方式。
晒名牌要资金,晒身材要锻炼,晒书籍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还格调很高。雨夜拍张或清新或质朴的扉页,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转发语秒杀一切。再高明一点,可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素手滑过书脊,引来点赞无数。
曾被称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涌现了一批可以跨学科阅读的能人。为了拿到推荐信,他们可以通宵啃书,虔诚地与导师交流专业领域的艰深话题。当被导师引为高徒,暗赞为自己的接班人后顺势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手捧专业书籍,提出引荐要求,事成之后便销声匿迹于导师的视野范围之外。
钱理群教授把这样的人称为精致利己主义者,钱教授从北大退休后到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的选修课。不到一个月,从过道都站满了人到只剩下二三十个学生。是钱教授的课上得不好吗?当然不是!一封学生来信揭开了谜底:我们不是不喜欢听您的课,而是因为您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无负担地来听您的课。中学时,与高考无关的书不看;大学里,与就业无关的书不看;入职后,与生计无关的书不看。书,是巨人的肩膀。
阅读,是最低成本的自我投资,是最佳的攀升捷径。
阅读给人带来的最大变化,当属内心的从容安定。当你把走过的路,行过的桥,看过的云,喝过的酒,爱过的人,统统内化,你早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
世界那么大,并非你想去看看就能出发,书的世界则随时恭候你的大驾,无论何时出发,都可以欣赏到路上美妙的风景。你可以穿越千年时空,与诸子百家激辩;你可以翻越千山万水,与冰川雪峰合影。
阅读,能够将我们有限的生命长度拓展到难以想象的宽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