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近代教育思潮
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潮
自然主义教育思潮源于古希腊,酝酿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与18世纪,是近代西欧资产阶级重要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潮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维多利诺、巴西多、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等。
1、时代背景
(1)启蒙运动为自然主义思潮的产生提供了舆论氛围。启蒙运动崇尚人的理性,尊重人的天性和自由,这与自然主义完全相符。
(2)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是自然主义思潮的客观要求,资产阶级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这就需要借助教育的力量,批判旧教育,呼吁新教育。
(3)教会教育的没落成为自然主义教育发展的契机。
2、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的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2)形成阶段: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并将其作为贯穿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他标志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
(3)体系阶段: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他用整本的《爱弥儿》论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从理论的完整性上深化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4)发展阶段:裴斯泰洛齐等人有进一步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拓展。如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开拓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巴西多引领了泛爱运动。福禄培尔也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积极倡导者。
3、基本观点
(1)教育目的: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保护人的善良天性,以人的自然发展为内容,反对封建教育的强制性,重视人的生存教育和素质教育,重视人身心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儿童发展分期论:自然主义教育家都主张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儿童的的发展划分阶段,一般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都主张先发展儿童的身体和感官,后发展理性和抽象思维。总之,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
(3)泛智课程论:不同自然主义教育家对课程论有不同论述。其中包括“泛智”课程、家庭教育、无系统的课程、心理和社会的标准选择课程等。凡是增进人能力的知识都属于泛智课程。
(4)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自然主义教育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自然适应性”原则,“顺应自然”原则,直观性和连续性等原则。
4、历史影响与局限性
(1)历史影响
第一,在教育理论研究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丰富了教育理论的发展,为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奠定了必要基础。
第二,在对教育对象的认识上,自然主义重的研究,确立了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主张解放儿童的天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三,在教育实践上,自然主义所提出的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直观教学方法等丰富了近代教学理论和实践。
第四,在历史影响上,自然主义教育家反对和控诉封建专制制度对儿童个性和自由的摧残与压制,反对经院主义教育强迫儿童死记硬背,学习宗教教义的各种劣性。具有反宗教、反封建的历史影响,促进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对后来的新教育、进步教育以及杜威的教育思想都有一定影响。
(2)局限性
第一,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概念“自然”不甚清晰,缺乏严谨性。
第二,一些自然主义教育家用自然现象类比教育现象,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失之简单化和理想化。
第三,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第四,一些自然主义教育家运用类比论证、思辨演绎、经验推理、天才设想等论述儿童教育和教育方法,缺乏科学依据。
二、教育心理学化思潮
教育心理学化是18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旨在将教育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思想革新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洛克、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等。
1、发展阶段
(1)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概念,开启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潮。他主张将教育理论研究建立在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之上,这里的儿童本性其实就是指儿童的心理发展。他按照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又提出了要素教育和初等教育教学的实践方法。
(2)赫尔巴特为教育心理学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是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系统化。赫尔巴特提出统觉论的概念,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并按照儿童兴趣的分类和阶段提出了相应的课程论和教学论。
(3)福禄培尔将心理学应用于幼儿教育中,使教育心理学haul思潮进一步深化。他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自主性”。
2、教育心理学化思潮的评价
(1)教育心理学化思潮的主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让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以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促进人的完美发展;二是主张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使教育学成为真正全面反映教育规律的学科。
(2)教育心理学化思潮,促进了教育理论的科学化,推动了教育过程与方法的研究,宣告了单纯的以思辨和经验提炼的教育研究时代的终结。
(3)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潮,推动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结合,成为未来训练教师的必须课,提高了教师培训的质量。
三、科学教育思潮
科学教育思潮产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兴盛于19世纪后期,是在欧美国家广泛传播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斯宾塞、赫胥黎等。
1、内涵:科学教育思潮引发了关于古典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大讨论,在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中,科学教育思潮抨击传统古典主义教育,强调和宣传科学知识的价值。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并最终形成一场教育运动,之后逐渐建立了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2、评价:
(1)科学教育思潮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
(2)影响了学校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3)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
(4)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18~19世纪,在法国启蒙运动中,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形成并广泛传播,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拉夏洛泰、孔多塞、德国的费希特等。
1、内涵: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主张国家应该重视和管理教育,应该开设学校,并进行管理,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国家应该努力从落后的宗教教会手中夺取教育的控制权,并冲击封建制度下僵化的教育思想。主要观点有:第一,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二,强调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第三,主张普及教育和免费教育;第四,提倡国家开办和管理教育;第五,主张教育要有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
2、评价:
(1)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对教会教育的批判,直接推动了欧美国家教育国家化的进程。
(2)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为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3)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推动了欧美国家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