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历史杂谈
近代史上的各种思潮

近代史上的各种思潮

作者: 金马门闲客 | 来源:发表于2022-02-04 19:36 被阅读0次

    在鸦片战争后,各种思潮纷纷涌现,都是关于中国救亡图存和实现复兴的思想学说。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鸦片战争前后,魏源等知识分子意识到了传统思想不能挽救中国现在的被动局面。于是,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的惨败,平定太平天国过程中洋兵、洋枪、洋炮的威力和魏源等人的思想使得中国上层社会的思想出现了松动。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以诸国富强之术”,后被人概括为“中体西用”。洋务运动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中国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在思想和制度上却不能和西方接轨。例如,留美幼童剪了辫子都让洋务派官员惊恐不已;朝廷缺乏西学人才,而科举仍是八股取士。后来,甲午战败,这种思想受到了质疑。正如严复所说,“中体西用”如同“牛体马用”一样荒谬。看到日本崛起,中国四千年大梦初醒。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于日本除了仇恨之外,更多的是敬佩。于是,维新思想蓬勃发展,也有了“西体中用”的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始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着手进行制度改革。后来,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维新思想却流传了下来。后来的清末新政、立宪运动都与此有关。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维新派,也影响了革命派。孙中山等人也希望能建立起西方的政治制度,但仍希望能保留中国的优良传统。但从结果来看,无论是清末还是民国,中国都曾进行过西方政体的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知识分子陷入了沉思,出现了一些新思潮。这些思潮不仅关系到政治体制,也关系到国民性的改造。陈序经、胡适等人提出了“全面西化”的理论,认为中国应当全方位地学习西方,甚至出现了中国人吃饭要用刀叉的言论。与这种思潮针锋相对的是新儒家、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等思潮。除此之外,还有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以上思想大多没有投诸实践,无法观察到其效果。

    这些观点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中国当时的危局和实现中国的复兴。但是,各种思想在实践中都会出现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必须要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是要处理好中西文明冲突与取舍的关系。文明既具有包容性,也具有排他性。日本明治维新时也面临这个问题,对于西方文明和日本文明关系的处理值得中国借鉴。其次是要处理好制度与文化的关系。西方的强盛不仅靠文化,更是靠制度。“中体西用”的思想及与其相关的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便是没有任清制度与文化的关系。制度与文化关系的处理,是此类问题的关键。最后是要处理形式与实质的关系。非洲、拉美一些国家引进了西方民主制度只是引进了形式,而没有把握其精髓,导致了改革的失败和国家的动荡。清末民国时期,西方政体引进的尝试也是如此,所以会以失败告终。以上三种关系的处置是这些思想能否落地和开花结果的关键,但当时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导致很多思想并没有付诸实践或是取得成效。但是,这些思想对今天仍有影响,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对于今天仍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近代史上的各种思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ms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