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教育学家克莱尔有句话,解读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但是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包括我最喜欢的台湾作家龙应台,也说过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渐行渐逝,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然后,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是呀,你从小一直陪伴他,培养他,然后他长大了,飞远了。
最近对这句话很有体会,五一去张家界,妈妈聊到过年时,家里的不愉快,我和妹妹没有按照她既定的路线走,让她着实操心和担忧。她说怎么小时候那么听话,长大了,怎么也不听话了。我开玩笑说小时候,你就告诉我们要靠自己,要自己做主。现在的我们长成了独立的女孩 有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与追求,所以你就放手,过好你和爸爸的日子吧。虽然是玩笑话,但是还是能从妈妈的表情中读到落寞。
我的家,爸爸属于不谈家事,谈国事的人,所以妈妈就管理着里里外外,并且照顾着所有人。
小时候的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她会讲一些她小时候的事,妈妈小时候家里很穷,学费才5角,可是五年级时交不起,她坐在外面的门槛上哭,路过的一个叔叔问妈妈怎么了,妈妈说了缘由,那个叔叔心很好,就借给了妈妈,妈妈继续上了学。
妈妈那会的作业本会去捡别人抽完的烟盒,撕平压在床底,用铅笔写字,可以写好几遍。
妈妈有三个弟弟妹妹,小时候的她就开始照顾着家里面,姥姥说,妈妈七八岁,就踩着椅子开始洗碗,做饭了。
所以我小时候,妈妈从没有让我们受过委屈,总是别人有的,我们也会有。
后来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我们就这样,一年见两次,寒暑假。现在想想其实蛮苦的,妈妈错过了陪伴我们的时光。妈妈说若不是为了赚钱,是舍不得与你们分离的。
时光变了,我们长大了,可是妈妈眼里的我们还是孩子,她还是会在我们回家时,买好水果,做饭等待我们。殊不知,我们已经到了照顾他们的时刻。
最近一段时间,可能自己接触的爸爸妈妈多了,开始理解妈妈,开始观察我的家庭。妈妈其实挺话唠,挺时尚,但是爸爸不是,爸爸是安静的。所以她会攒着好多话,等我和妹妹过去了和我们说。
过去,我坐在她面前,拿着手机,有一搭没一搭的接她的话,问的多了,浅了,我还会不耐烦说她一句。现在想想,蛮伤她心,并且很过分。
现在,我尽可能不在她面前玩手机,仔细去听她的话,和她同频,进入她的世界,陪她。我想陪伴她多走走,时光慢些,我想多陪伴她。
今天陪伴妈妈,还是有些做的不称职。陪伴孩子是一门功课,陪伴家人也是一样。
爱妈妈,要大声说出来,因为她首先是女人,再是妈妈,女人都喜欢“情话”和“美物”。
妈妈,我爱你;您,辛苦了;身体要健康哦,因为我还需要和你再去看世界。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