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始于唐代,流行于宋代。《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卧:仰面躺卧或趴。
赏析:
此词作于闲居江西上饶期间。
上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低矮的茅屋,小溪边长满了青青的草。此两句点明地点,茅屋、小溪、青草,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已在眼前。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带着醉意的吴音,互相取乐,白发满头,这是谁家的老翁、老妇?此两句写人的活动,两位老人在饮酒聊天,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相媚好”几字瞬时将笔下人物变得鲜活,一对老年夫妻亲密幸福的生活即在眼前,“谁家”一问,带动读者的好奇,问得有趣。
下片:“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大儿在溪东豆田锄草,二儿正在编织鸡笼。作者继续写人的活动,语言平实自然,好似日常口语,一幅平和安闲的劳动场景呈现在眼前,人物各具情态,生活气息浓郁。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喜欢顽皮的小儿子,正卧在溪头剥莲蓬。此处一“卧”字极传神,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在这一“卧剥莲蓬”中形象地体现了出来,莲子的清香仿佛隐隐飘来,词人以此结尾,让读者不由得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此词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声音、动作、外貌、劳动场景、居室环境,描绘了安适平和的农家生活,作者选取小溪 、茅屋、青草常见事物,通过饮酒聊天,豆田锄草、织鸡笼、卧剥莲蓬这些生活劳动场景,勾勒出一幅清新美好的图画,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网图 侵删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