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还

作者: 斜月x三星 | 来源:发表于2017-10-11 17:04 被阅读0次

    记录者:斜月x三星


    梦回还.jpg

    (图侵删)

    2017.10.11 星期三 晴

    絮叨絮叨

    距离上一次使用简书,已过去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简书也从当初简单稚嫩的小爱普,变化成了现在颇有影响力的好用的不止于“写作”的工具。
    同样地,在这一年多的时间,身为象牙塔内的年轻小生也一步步蜕变了社会职场里的新油条。
    还记得,上一篇在简书里写的日志的末尾有下面这么一段话。

    在小尾巴的最后,也期盼未来的我能够拼搏进取,不至于回头看到此篇文章时心有戚戚而徒空悲。
    恩,一定能成!

    站在这段时间的末尾,回看这句过去的自己写给未来的自己的话,真是心有戚戚而徒空悲

    打脸.jpg
    不过幸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开始拼搏进取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本来吧,简书不是作为一个类似于“微博”、“朋友圈”的存在,不应该存在这种类似于流水账体的文稿。但是!谁叫我们任性呢!年轻的时候就是应该肆意一点,走心一点。
    作为一个自我定位为肆意又走心的梦想家,简书就打算让我这种非典型用户用做日记本、笔记本、发行本甚至是接受网友“批评教育”的平台了~2333333

    关于写作

    我这个人啊,也有一些自知之明。从小自己那拙劣的写作文笔就被广大“人民群众”给吐槽的体无完肤。那句"走在城墙上,感受着沿着河道吹来的海风。"至今我还记得。高考作文那压中及格线的800字大作文成绩,让清晰地认识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到底有几斤几两。
    在大学及研究生期间,不知写了多少各种各样的报告、策划、PPT讲稿甚至有几万字的论文。但是到现在还是觉得写作这项技能的技能点始终没有被点上。
    既然如此,那我为什么要执着于写作这件事情呢?
    在我看来,写作这件事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可能自从远古时代“文字”作为极其重要的一项科技被点亮以来,将人的意识以某种符号或媒介的方式储存或表达,就变得和衣食住行一样重要了。
    而具体到当今时代中的“我”这个社会个体来说,写作可以将一闪而过的灵动念想记录下来而不是随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消失在脑内的星辰大海中。当然将灵动念想记录下来,只是写作的第一步,从它们那纷繁复杂的表层假象中,找到内在的联系并整合理顺才是“我”写作的真正目的。
    如果将世间的“有用”信息分成两类,我会将他分成: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
    是的,写作是一种手段。它能将我们碰触到的世界,给描述在这“白纸黑字”的方寸之间。但是与此同时发生的是,脑内的“知识书堆”被整理成了紧然有序的“图书馆”。
    而很多人都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略了知识的整理。
    当然,将心中的情感以文字的方式抒发出来,将经历的人生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也不失为一种调整自我心理内压的好方法,特别是现在这种特别注重输出的时代更是如此。
    怎样才能提高写作的能力呢?
    世界并没有存在什么特别的速成法,多看多写依旧是提升写作的不二法门。这种极度依赖于从事时间的经验的积累,虽然很难让你赶超前人那些伟岸的文学成就,但是它至少能给修炼能力中的我们套上一个好的加成BUFF。
    做一个关于简书的小梦吧!
    在现在自己还是战五渣的时候,就说这种大话真的好吗?就不怕几天就“江郎才尽”或没有毅力坚持下去而啪啪打脸吗?
    没关系,我还是要说:“希望能在2020年到来之前,自己在简书上能收获2020个喜欢。
    作为一个梦想家,就要敢于做梦;作为一个走心尼桑,就要一步步去实现。

    往事只能回味

    北辰时代中的日子

    将时间线回溯到2016年的夏天,当时一个在体制内实习了一年之久的愣头青,终于带着他那一年前还没有的20斤赘肉离开了北辰时代。
    在那一年的时间内,愣头青朝五晚九的奔波于学校与公司之间,极为艰难地啃着他所不懂的地质学资料,但工作状态总体来说还很正常。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体制内的公司竟然也能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还好公司提供的伙食还是很不错的,这个愣头青就打算通过暴饮暴食吃回属于自己的工钱。
    可结果是工资没有吃回来,自己却在短时间内增重了20斤。看着公司楼下的鸟巢型建筑,愣头青开启了他跑步健身的时代。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的。愣头青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那点体能完全不足以支持他跑完那看似“漫长”的中轴线大道,自己的那点毅力也不足以抵御每日长跑给他所带来的负反馈。
    他投降了,但他又不甘于就这么投降。挣扎之下,他采取了折衷策略——长走。于是愣头青朋友圈中的微信运动排行几乎每天都被相同的一张图片占领封面,两万加的数字在每晚十点半也都准时的出现在他和他朋友的消息推送之中。
    没错,那个愣头青就是我。现在回想那时候的所作所为,真是天真的可爱。不过,从来都不要批判过去的自己,因为很可能再一次置于那种情景,那种心理与条件下,做出的选择并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反倒是要感谢那没有工资又拼命奔忙的日子,让我养成了运动的习惯,以至于在这本应该“发福”的年龄里,身材还没有极端走形。
    话说回来,体制内的生活,其实并没有我一开始想象中的那么好过。许多事都在教育我这个涉世不深的小骚年要快快成长。国企内的生活,确实可以过得像和很多人想像中的一样:到点上班到点下班,每天悠悠哉哉,正常拿着工资,享受着各种福利待遇,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被开掉。(确实当时的我就是那样做的=.=)但也可以过的很艰苦,每天为国家项目的计划指标跑动跑西,为在这种宏大体制下推动一件小事的改变而感到心力交瘁。作为一个实习生,站在体制内秉持着第三方视角,使得这样的现实极为清晰的展示在我眼前,让我第一认清了体制内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
    幸运的是,我实习所在的部门虽然不是和我专业完全对口的部门,但好歹那里工作的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干劲满满的各院校博士师兄。与他们相处的一年里,那种对于科学与项目严谨的思维和态度,令我肃然起敬。那种对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理解和团队协作时的默契配合,只能让我望尘莫及。感谢他们在那一年对我的帮助,否则实习中百无聊赖的我说不定已经在堕落的大道上越走越远了呢。

    个人的抉择

    国企中的实习结束了,或者应该说是主动结束了。
    那么接下来应该去做什么呢?
    放任自流肆意去浪?回归实验室去搞科学研究?还是再一次进入社会感受世间冷暖?
    三种选择都很诱人,每一条都可以作为一个可行的道路走下去。
    权衡与选择,这个时候显得格外重要。在毕业季到来前的最后一个十字路口,很可能这个选择就决定了未来几年所处的环境、所从事的工作甚至所经历的生活。
    当然我内心是特别想去浪的,好几个月的时间确实足够让我将华夏大地上的大部分神往已久的地方都转上一圈。这确实是内心热爱旅游,热爱感受风土人情的我想做的事情。然而我并不是那种敢于从心、先做后想的拼搏“少年”,诗与远方的未来在没有经济基础的当时并没有作为一个真实可选项,出现在抉择的十字路口。
    那么应该去实验室搞研究,还是应该再一次进入社会呢?
    高考之后的学院生活,并没有让我感觉到学习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却让我深知创造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对于那些奋斗在实验室、科研中心的老师和同学,我总是心里有一种无言的敬佩。他们在自然科学这座大山前,一铲一铲地扎实地拓展着理论的新边界。我知道每一铲的挥动,伴随着的是无数科研人员大量脑细胞的高度跳动。
    突然,有一丝隐忧。国企内的实习经历让我明白,想要在目前的体制下推进创新,除了可能要做大量的无用功、重复功外,还要承受大量的来自于体制本身的阻力。而如果从事科研,除了学校这一象牙塔之外,大多数的科研工作都是在这种体制之下。难,真的很难!本来科研就已经需要耗费大量的精神力了,竟然还要消费额外的精力去对抗这种阻力。无法想像能完成“FAST”之类的大型科研工程的团队究竟拥有怎样强大的能力,经历了多少无法对外人言的艰难岁月。而当时的我对于这种超强创造力和惊人承受力是极为钦佩的,也可以说很清楚自己是远远不如的。
    所以在那抉择的十字路口,行进中的我打了右转向灯,再一次选择了进入了社会。而这一次进入社会的目的,是趁在毕业季到来前的黄金时段,尽可能多地感受社会。
    怎么样才能尽可能多呢?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能体会每一个我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作为感受社会的路口也许是一个好的选择。于是开始了我七次穿梭于各大小规模公司不同岗位的实习求职。硬件开发、软件开发、测试甚至还有产品,面试的每一个新鲜的工作都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不同的社会分工的魅力,体会到了每一份工作都有它需要的能力与特质。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我当时及现在的选择,那就是“不会画电路的程序员不是好产品”。
    是的,出乎很多同学和家人的预料,我最终选择的是跟所学专业不太相关的产品工作作为自己未来工作的前哨站。起初,对于产品的印象其实特别模糊,只是觉得产品是一个以谋划为主又可以实现情怀的工作。二十多年的成长让我一直很喜欢那种计划通的角色形象,也让我内心深处蕴藏着的小幻想逐步放大,所以从此踏上了“产品”这条斗智斗勇的艰难道路。

    互联网时代里何去何从

    可能是使用得过于习惯了,生活中的我反而没有十分注意到互联网这几年的快速变化。当我正式地在互联网上市公司中作为一个PM实习之后,我就获得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在这个视角下,互联网的变化可以是以天为单位的,每一天互联网上的内容、关系、理念、“玩法”都或多或少的发生着我们感知得到的变化。PM仿佛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产品争斗游戏中最主要的表层玩家。
    熟悉战场、认知规则、知己知彼、制定战略、运作打法、战后总结以及进入下个循环,这些用来描述战争的步骤完全可以用在互联网的产品战中。而我相信这体会将随着工作年岁的不断增加而越来越深。
    实习结束后,到现在为止,差不多刚好往前一年的时间吧。那时,毕业季的我在校招大流里徜徉着。主要的纠结其实已经在实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解开了。“就去做PM吧。”最终我听从了内心的这一呼唤。但目标城市不确定的我采用了广撒网多捞鱼的策略,这可能是导致最后收到的橄榄枝广泛而不够高的原因吧。多次纠结之后,现在的我还是来到了祖国南方被邓公画了一个圈的地方。

    你的目标是什么?

    真的好好感谢一下我的导师。研究生期间,不敢说有学到什么真才实学。但是导师反复强调的两点,确是足以令我受益终身的。
    其一就是: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做学术研究时,对于问题和目标的明确是十分重要,如果称之为最重要的也不为过。而在做人、做事和做产品时,就我现在的理解来看,这一点也是同样适用的。
    其二就是:不怕苦,多做事。
    这一点,确实是大道理。但这一大道理道出的品质,正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当下年轻人极为缺乏的品质。它实质上是一把打开未来幸福之门的钥匙,是导师几十年人生经验总结才得出来的为数不多的宝藏钥匙。只是当下的我们还无法意识到这把钥匙的重要,只能不敢懈怠地牢牢握住这把钥匙。待到山花烂漫时,再饱含着微笑把它交给那时的年轻人。
    既然我们无法增加人生的长度,那只有想办法增加人生的厚度了!

    斜月有三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个时代无数的令人高呼“神迹”的技术被研发出来,这个时代也有更多的能人志士为这自己那或大或小但值得尊敬的梦想而奋斗一生。科技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在这一时代相互映衬,促使着人类往更好的方向上蓬勃发展。以我个人的观点,这可能就是大刘笔下写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的一种初级形态吧。
    不可忽视的是,有光明的地方,必有黑暗和它所对照。在这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时代,“恶”的形式也极具变化着。有的“恶”可以被我们感知到,这种“恶”的来源大多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属性,其中不乏所谓的“道德制高点”和“潜规则利益”。而往往更多的“恶”,我们是很难感知到的,它们并不是不存在,只是隐藏在我们所沐浴到的光辉的背后,被那些不曾注意到的“别人”默默承受或抵抗着。
    惊觉,潜移默化中自己的心境正在变化。
    不知道是因为产品这份工作太专研社会和人心,还是只是因为自己已经到了如此思考的年龄。思考问题时,除了能保持一种出奇的平静外,竟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出发思考。虽然思考出的多个结果有时会是矛盾的,但利弊权衡下总会有一个自认为还靠谱的结论。
    小孩才论对错,大人只论利弊。
    是的,无可避免的,我还是成为了所谓的“大人”。在之前的自己看来,不明是非的人简直就是无法理喻的存在。但是等到自己真到了这个年纪的时候,才明白这种想法才有可能是真的“不明是非”。不过,我也不想成为只论利弊的“大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人”,要守住自己的底线。这一点就和小孩看重的对错并没有什么分别。一个没有底线的人是极为可怕的,也是极为可悲,甚至是可憎的。而我并不希望成为这么一个人,至少我内心中是渴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至于这个价值体现在什么层面,那就是我之后应该思考的问题了。

    结语

    就这么一篇小文,竟然写了半个月之久,这拖延症看来真是病入膏肓了。这篇小文的写作过程中,精神真的不再像中学时的自己那样容易集中了。许久不用的脑子,真的锈的死死的了!吐槽一下自己:“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自己也有一个!
    看来我也要像胸针同学学习一下,喊点什么来镇静精神,凝聚思想了!

    El Psy Congroo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梦回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zj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