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383644/6182bbedbae61aac.jpeg)
好东西,要一推再推,好书更是要再次推荐。独裁者手册这本书写完读书笔记后,朋友们基本没人看,远不如写一篇影评来的热闹。还有同学问我为什么要去看这样的政治丛书,无聊的紧。我以为,主要原因在于大家没有把这本书,耐着性子看完。为了再次让大家认知这本书的,个中精彩,我把这本书再做一次解读,还是秉持,不剧透的原则,书里的内容我不重复,只把由此衍生出的体认做个梳理。
以下我们只谈实然的问题,不谈应然的问题。具体什么是实然?和应然?还请上网查。
以下我们只谈与工作生活最有关联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公司、企业的组织管理,其他政治和宏观的问题不谈。
第一个方面,在组织中,任何人的工作,只看过程、方向和结果这三个方面,不问动机。
不列举书里的案例,另举一个心理学测试的案例。给受试者一个按钮,告诉受试者按下去,世界上某个你不认识的人会损失五元钱,但是你会得到这五元钱。绝大多数人都会按下去,得到钱。但是,当把这个试验稍稍改变一下,让受试者隔着单向玻璃,看着一个陌生人,给一个按钮并告诉受试者,按下去,对面的人会损失五元钱,你得到这五元钱,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按,即使告知,对面的人不知道是谁按的,大多数受试者还是不会按。
这个试验说明一个心理学现象,人类基本只是关心自己的福祉,对于抽象的其他人,是不会有感情的。如果这个抽象的人变得具象起来,人的感情,会被唤起。
所以,我们就要在组织管理中得出这个明确的判断,树立这个明确的理念,做事情的人的动机并不重要,不去计较动机的崇高和卑劣,只看过程、方向、结果。这是优秀管理者的素质之一。如果堕入计较动机,评判道德的层面,管理者的出发点就错了。
譬如,有人认为在企业里,有些人拉帮结伙搞小团体,这是非常恶劣的。这就是在考察动机,管理者只需要考察小团体的出现,有没有阻碍工作的推进?或者分化企业目标?如果这些没有出现,小团体反而是内部自发形成的内生组织,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个方面,企业的结构性设计非常重要。结构性设计包括,组织管理、信息管理、工序管理等。
书中涉及了多个关于民主性政权和独裁性政权的案例比较。这样的案例都说明了,没有好的人和坏的人区别,只有好制度和坏制度的不同。
举个身边的例子。有个朋友是某家IT企业的营销总监,因为企业处在初创期,业绩压力非常大。企业在每年的任务指标,都是要拼了命才能完成,团队中所有的人都扑在客户那里。在新的财年里,企业为了达成上市的指标,业绩需要再次翻翻,解决之道就是营销人员跟着翻翻。随着人员规模的扩大,新员工的管理、KPI、培训、提升都出现了断层,业绩的翻翻如果简单的,只是通过人员翻翻,这肯定是解决不了的。因为,马尔萨斯早早就论证了,发展潜力和资源配置,永远不成正比,这两个是互制关系,甚至在某些阶段成反比关系。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就是上文中所言,需要制度的设计。随便说说啊,用计算机的术语就是要用冗余设计。我给这个朋友出的馊主意就是两个项目配三个岗。在三个岗里,两个项目并行。这样随时可以有一个岗撤下来,去做培训和提高。这样的冗余设计,同时可以为下一步,产能的再次翻翻打下基础。
第三个方面,组织和个人不是一个稳定关系,是一个动态变量关系。
直接举自己的例子,99年,我在沈阳做华联集团鳄鱼恤的总代业务。每天工作到半夜,因为需要点货、发货、收款。收入非常的微薄。但是我们这个小团队却甘之如饴、斗志昂扬。我离开的时候和总经理沟通,就道出了这里面的真谛,为什么大家这般辛苦、收入不多却干劲十足啊?因为我们时时刻刻处于应急反应中,服装的货柜车,十点以后才让进城,一车的衣服必须在两个小时卸完。大家永远处在临战的状态,身体里,满满是肾上腺素,汩汩流着是吗啡肽,这能不和打了鸡血一样吗?
我一个朋友问我如何解决现在团队不好带,团建也不好做,大家都各自报团,没有归属感?我直接告诉他,来一次危机。让这个团队,来一次,必须大家共同面对的危机。
再次举自己的例子,我在03年的夏天,和一个同学一起,当了两个月的拓展讲师,后来他就把这个拓展讲师干成了终身的职业,做的非常棒,为此都拿到了北京户口的指标。在当讲师的过程中,我去观察每个来培训的大集团,中央部委办局,那些平日里颐指气使的大boss们,一下场开始拓展培训,都变得平易近人,与大家打成一片。而那些平日里吊儿郎当的员工们,也都能量满满,目露凶光。
其实,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拓展训练场,相当于一次危机,危机出现,所有的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大家就只能报团,斗争,反抗,奋斗。
所以,不要用静态的思维去处理组织和个人的关系。要把他们放在动态维度里去。
第四个方面,帕累托最优并不存在,领导者要平衡好各个利益组织的边界和比例。
经济学里的帕累托最优,像是个悖论,就像我上文里说的心理学试验的例子,你得到了五元钱,必然有人损失了。有人会反驳说,这只是看到了存量市场,没有看到增量市场,没错,但是对于增量市场来说,也有一个利益组织,需要拿到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增量市场里,我也想赢者通吃,凭什么要与人分啊?
书里同样列举了大量关于在企业里,管理者如何进行三维互制,维护管理权力的案例。这里我就要稍稍带出一点点应然的问题。好的企业家,管理者,不但要处理好各个利益组织的边界和比例,同时要把自己的利益做一个切分和割让,去照顾,去覆盖,整个公司内更多的员工。这其实是应然的问题,没有人会指责你该怎么做,而是自己觉得,自己是什么人,该怎么做。
领导者,领导力,甚至可以说是权力,诚如书中所言,权力的目的就是权力本身,领导力的目的也就是领导力本身。
作为管理者,或者说想成为管理者,取得管理权并维护管理权,就是管理者的全部价值和意义所在。以上都是实然的,并且书中也都把此过程说的明白透彻。作为我这个读书人,只有一点需要补充。
此刻,窗外,北京的窗外,阳光灿烂,夕阳正美,世界在这样的残酷无情中依然存在,正是因为还有美好的事物,美丽的情感,去平衡那些灰,去互制那些暗,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