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创作随笔003参加日更挑战的意义
图:十里崎岖半里平作为一个刚刚重新开张不久,参加日更挑战3天的如此新的新人,要谈参加日更挑战的意义,实在是有点儿为时过早,就算您涵养够高没有乐出声儿来,也肯定在心里想:这不过是无病呻吟,或者文明点儿,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不过我并没有想去“呻吟”什么。这几天也不知道是因为我参加了日更挑战还是因为重新开张,还是因为并不因为什么,我看到推给我的很多文章都是关于坚持写作,坚持发文,坚持日更的。这不是抱怨哈,它能让我看到自己有很多同行者,能看到大家分享的经验,还能看到大家的苦恼、彷徨、怀疑和思考,以及信心、勇气、努力和坚持。在看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些感悟,当然了,这些所谓“感悟”还处于纸上得来,待到日后看看,有可能会觉得粗陋不堪,不过不要紧,先写出来,不然,到时候哪里还记得今天是咋想的呢。
我想参加日更挑战的意义在于:脱胎换骨、涅槃重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看到很多朋友在日更到一定天数以后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了,我虽然目前写得少,还没到那个阶段,但可以想见,这个阶段或早或晚总会出现的,而这个时期应该就是那个关键---也许过了这个时期,就脱胎换骨了。
从小到大,我们不可避免地都形成了一定的表达习惯,对一些事物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思考,我感觉日更挑战的意义就在于,让咱们先把这些东西抖搂干净。直到咱们搜索枯肠、绞尽脑汁再无汩汩如泉之文思,再无信手拈来之典故,再也别说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再也别谈出口成章文不加点,就连找个话题都找不到了。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候,从这个“绝无”的境地再生出来的“有”,便是脱胎换骨了,便是涅槃重生了。
也就是说,先把吃奶的劲儿使出来,也就是用尽“洪荒之力”吧,才能脱胎换骨。这就像习武之人,先要化尽自己身上的蛮劲儿一样。很多拳法在训练的初始阶段,都会教些慢慢化掉初学者身上蛮劲儿的方法。那有人天生神力不好吗?都化掉了不就浪费了吗?应该也不是这样的,原来的蛮力被化掉以后,又生成了新的力,这个新的力似乎也并非与原来的先天之力无关。算了,这一篇要放在“简书创作随笔”这个文集里,还是把习武的话题留在“武文化漫谈”文集来聊吧。但思路还继续,即,原来的“化”没了以后“生”出新的来,那原来的基础岂不是可惜了?我觉得不会,因为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关于黄庭坚的。黄庭坚,字鲁直(BTW,我特别喜欢他这个“字”),号山谷道人,所以人称黄山谷,诗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书法家(苏黄)。好,其“牛”介绍完毕。他为什么这么“牛”?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感慨“书到今生读已迟”。这个故事具体内容就不在此详述了,讲的是黄庭坚二十六岁知黄州的时候做的一个梦,黄山谷是江西修水县人,故事记载在修水县志里,网上有,感兴趣可以去搜来看看。总而言之,早读下的书是不会浪费的。
好,我们一起去挑战、去历练,期待早日脱胎换骨。就像《桃花源记》里说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先过了这一段儿再说。
轻而扬是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