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一词的由来
《论语·公冶长》第15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子贡请教老师:“孔文子这个人凭什么得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奋、好学,又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才学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孔圉,卫国大夫,卫灵公的女婿,蒯聩的姐夫,孔悝的父亲。孔圉天资很高,能做事,又喜欢研究学问,像这样的人,容易自视清高,看不起人。但孔圉不这样,他肯向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且不觉得没有面子实在难得。这样的人,死后追谥“文”,可以说当之无愧。
孔子认为,孔文子聪明、勤奋、好学,又能谦虚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题,不以为耻,所以谥他为“文”。孔子把学与问联系起来,揭示了人们在学思结合中探求知识的途径与规律,“学问”一词,由此而来。
南怀瑾大师说:“对于书上的文字解释得出来,懂得书上所说的道理,那只是知识,不是学问;真正的学问,是将所懂的道理变成自己的精神、思想、行为,而且能实行、做得到,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