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反转型的公司是受事件影响暂时生产经营困顿的公司,这类公司原先经营状况不错,业绩可以,但因为某些灾难事件,生产经营暂时出现困顿,或者仅仅是对投资者的心理产生影响,股价被恐慌心理打压得比较便宜,如果能够从困顿中恢复过来,投资收益率可观。
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危机事件从宏观上可以分为:①经济危机,例如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②政治危机;③战争危机;④政策危机,因为国家颁布的整顿行业相关政策所引发的危机;⑤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海啸、火灾、传染疾病等。
从微观上看,危机事件可以分为:①重大事故,包括安全事故、环保事故;②产品、服务质量危机;③舆论危机,因为公司或领导人不恰当的言行造成的舆论压力;④投资失败;⑤其他导致需求消失事件。
投资困境公司就是相信公司能够走出困境,这需要考虑公司有下列条件支持。①大股东背景,实力雄厚的大股东一般不会对旗下上市公司陷入困境置之不理;②公司自身根基,包括此前在顾客心中树立的品牌、产品品质、营销能力、公关能力、行业地位等因素,例如肯德基爆出了多次食品安全问题,可每次事件都没过去多久,消费者还是继续吃。在钓鱼岛事件中,日企汽车虽然受到冲击,但凭着一贯优秀的产品品质,事件消退后销量就恢复了。③关联程度越小越好,事件没有直接涉及公司,最好仅是对投资者心理产生影响,顾客推迟购买、减少购买,但不会永远不购买。④检查是否存在别的主要原因导致长期下跌趋势,而危机事件可能只是加重了下跌,即便危机解决了,公司也无法扭转长期颓势。⑤事件不具备反身性,事件不会因为造成了公司股价的下跌而反过来对公司的经营产生影响。一些靠融资而活的公司和金融类公司就存在反身性。⑥资产负债表是否足以应对事件冲击。危机事件的爆发对公司股票影响的情况不一,有的是事件爆发后仅仅一天就能够见底,而有的则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见底。
投资困境公司需要结合估值状况,需要足够便宜,在入场时机上最好等待恐慌情绪释放完毕,因为危机事件股价下跌会异常快,短期均线(例如10日)走稳是买入信号,保守点等待中长期均线走稳入场。恐慌情绪的高潮点往往会在股票已经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基础上,开盘交易时,仍然立刻大幅下跌20%~30%甚至更多,但会很快回升,K线带有很长的下影线,基本这是见底信号。即便如此购买困境公司仍可能会短期套牢,但就是要买在血洒街头时,包括自己的血。
案例:三聚氰胺与伊利股份
2008年9月,三聚氰胺毒奶粉致婴儿死亡事件持续发酵,进入高潮,首当其冲的三鹿集团后来就在此次事件中倒闭破产。值得思考的是同样涉及三聚氰胺事件的上市公司伊利股份为什么能够在此次事件中起死回生呢?第一,性质恶劣的程度不同,三鹿集团奶粉抽样样品100%不合格,而伊利35份样品中1份不合格,三鹿集团是该事件的发源地,矛头直指。第二,人们更多地将三聚氰胺和乳制品中的奶粉联系,三鹿集团奶粉占其收入的40%,比例较高,而伊利的奶粉销售占收入的15%,伊利在消费者心目更熟知的是液态奶。第三,绝大部分的奶企都涉及其中,因而大多数涉案企业的市场份额都不会被竞争对手夺走,伊利作为奶企龙头,产品质量相对保障,消费者迫于无奈也只好烂中选优。三聚氰胺对当时整个乳品行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显然人们无法摆脱对乳制品的需求,这种需求只会被推迟。伊利股份在当时一个月多内股价跌掉一半后见底,市净率最低1倍,此后至2015年6月,股价令人瞠目结舌地上涨了18倍,如图10-5所示。不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飞刀并不好接,伊利股份2008年度亏损16.87亿元,原因在于三聚氰胺事件影响造成存货报废8.85亿元和为恢复市场销售大幅增加促销和宣传费用,亏损后归属于上市公司净资产只剩27.89亿元。显然如果乳品需求持续不恢复,伊利股份也不见得能支撑多久。换另一个角度看,与其接牵涉其中股票的飞刀,不如考虑谁能够从中获益。无疑,事后来看是海外的乳品企业和豆浆机制造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