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保险学习交流想法
读完秒懂:我想投保重疾险,要不要专门做一次体检?

读完秒懂:我想投保重疾险,要不要专门做一次体检?

作者: 434e757d3ba1 | 来源:发表于2019-06-23 13:48 被阅读2次

昨天一个童鞋咨询。

小李:我想投保重疾险,但我有点不放心,就是健康告知?

小编:您是健康告知不符合么?

小李: 我不知道我符合不符合健康告知啊。我得去做一个体检,才能知道啊。

小编:嗯,一看您就是一个严谨细心的人哈,但保险公司这个逻辑不是这样理解的哦,一般而言,不要为了投保重疾险专门去体检

今天我们就再来说一下,健康告知中的内容,与投保前体检的关系吧。

一、什么是保险公司设置的“健康告知”

1、“健康告知”长这样

购买过或准备购买重疾险的童靴们都知道,在投保界面,会有一个“健康告知”事项,里面有各种问题。还要求投保客户“如实诚信作答”

如果是纸质投保单,就长这个样子(拍照歪了):

如果是网销在线投保单,就长这个样子:

简言之,里面就是对客户健康情况的调查

所以有的客户就疑问了,我好多年不检查身体了,前几年曾有过体检是没有任何异常指标的,但毕竟又过了几年了,我怎么知道有没有新出现这些问题呢?

我还是去检一下身体吧。

这个,真的不建议哦。

2、健康告知是做什么用的

保险公司这么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异常指标,甚至亲属的身体情况,目的是来判断我们将来发生理赔的概率有多高,然后决定要不要承保我们。

如果你身体条件差,许多毛病,保险公司不想要你。

有歌曲有云:保险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健康告知不符合,心急的眼泪流下来……

如果我们买重疾险前去专门做一个体检,等于就是向保险公司举报自己:我身体可能有病哈,你别卖我保险,不然会亏的。

一不小心,为保险公司的核保人员,真是做了很大贡献。

二、健康告知,回答的原则

1、有限告知原则

很简单,有限告知原则是指:

问什么答什么,不问不答

只讲证据,没有异常的证据的就是健康体,不需告知主观感受

显然问什么答什么,不问不答,是保险公司「健康告知」最核心的条款。任何一个健康告知采取均是问答式:即保险公司询问,客户作答,属于“有限告知”的形式。只限这些问询的问题

只讲证据,不讲感受的意思是,保险健康告知,就是可以查询到的医疗记录和体检报告,是当事双方证明被保险人的唯一判断标准。基于这个理论:

举个例子

一个50多岁老农民王大伯,没有医保。从来没有到医院看过病,也没有做过体检,但几年前城里工作孩子给购买一个血压仪,在家一测量血压偏高。这几年一直都是在小药店自己自费拿点降压药(老农民没医保)。(注意这个证据链条的前提哦~~

现在假设他孩子小王先生想在城市里给其购买重疾险和医疗险,则用不用告知高血压呢?

虽然秉承诚信的原则,看似应该告知。但实际上,不需要告知。

因为:可以查询到的就医记录和体检记录,是健康证据的唯一标准。保险公司吃亏也没有办法。

这个原理,可以推及到:

有过头晕,阶段性发作,但从没有看过病。

胃一直不舒服,但没有检查过,没有就医记录。

所有没有证据的健康异常,均是没必要告知的。

2、投保前主动体检,反而陷入被动

上面的高血压王大伯的案例告知我们,小王先生和王大伯并没有在医院或体检中心留下“案底”。只要我们自己不说就没人知道,我们就可以直接投保,不算不如实告知。

但假设一种情况,小王先生在给爸爸投保时,一看有问及高血压,就拉着王大伯去医院做了一个检查,大夫在病历上写道,高血压,100-160. 这下就诊断证据“做实了”。不好意思,这就算有“案底”了,因为实名就医,医院都有记录可查。

这就相当于向保险公司举报了自己。所以,不建议大家买保险前上主动去体检。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保险公司一看客户年龄大了,或投保保额过高,出钱让客户去体检,这种免费体检的好事,投保人还是不要去占便宜啦。

因为:保险公司强制要求投保前体检,是怀疑客户存有健康异常,目的是想核实风险。这些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拿了保险公司的钱,会维护保险公司的利益。另外客观从技术上讲,现在的B超CT机器越来越精密,任何小的囊肿\结节都有可能被发现。从而会被保险公司承保时除外责任。

本来能投保的,反而“无险可投”。

3、无病史,又不体检,保险公司在投保单上“恐吓”我们怎么办?

保险公司有时候,会在投保单上“恐吓”我们:比如,有的保险公司会最后加一句话:

您是否患有或被怀疑患有其它疾病……

您是否感觉近两年有任何不舒服之处……

您是否否其他上述未提及的疾病……

开放性问题不用理会,法律禁止兜底性条款,啥是不舒服?啥是怀疑自己有其它疾病?一个人活了几十年,谁没有感冒发热?谁没有不舒服的时候?

这种问题往往会让人感到不知所措。如果要认真做答,估计三页纸也写不完。《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六条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以投保人违反了,对投保单询问表中所列的概括性条款的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去体检或复查

上面说了,投保前,无病史就诊史,或以往无体检报告异常史。就一定不要再投保重疾险前,再节外生枝啦。

放心大胆投保吧。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去主动做一个体检或做复查呢

1、有既往病史,想证明自己好转的客户

比如某位客户有甲亢,曾在医院长期就医,这两年来指标控制稳定。这个时候客户是不能简单告知自己有甲亢的。而是要主动做一次检查,证明自己甲功能,正常稳定

人工核保时,最好把连续两年的就诊单都提供。

如果投网销,用智能核保时,近半年检查单一定要正常。

我们以网销——消费型重疾险的几款最好的代表为例子,看看甲状腺疾病,怎么用最新的体检或复查,来证明自己好转的。

可见,如果甲亢,芯爱与康惠保最宽松。在智能核保操作中:

无突眼或心慌,未被诊断为毒性甲状腺

且近半年甲状腺功能FT3/FT4/TSH,持续正常

可直接通过智能核保问答,即可承保。

这个前提就非常明确了,需要我们做一个近半年来的专项检查。

2、有医保卡外借史,想证明自己其实没有这个病的客户

许多人曾有过医保卡外借史,医保卡外借如果发生在门诊或住院环节,则会被当做持卡人的疾病。

但持卡人明明没有这个疾病啊?

怎么办?

最好的方法就是连续提供三年的,且包含这个指标的体检报告+两次专项的检查,以证明自己没病

但有一些医保卡外借看的疾病,并不太好通过体检报告来证明自己没有得这个病,这个就比较悲催了~~~

四、投保后:马上去做个体检?

NO!NO!NO!!!

有朋友会说,买保险前不让体检,那我买保险后体检总可以了吧?

答案还是不可以。

因为我们买完保险后,保险公司是有观察期的,也就是等待期,如果等待期出险,那保险公司是不赔的。

所以我们在等待期体检可是会面临很大的风险的。

如果我们在等待期体检,检查出了身体异常那也是需要向保险公司进行补充告知的,如隐瞒不告知,属于未如实告知

当然如果我们进行了补充告知后,那保险公司会根据我们的体检结果,然后在重新审视我们的保险,做出除外、加费承保、还可能是退保的决定。

至于保险公司会做出什么决定,会根据我们的体检报告来决定。

如果我们的身体情况非常严重,被保险公司退保,那我们所交的保费,一般由我们自己承担,保险公司不会为我们买单!当然有些保险公司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会还给我们保费。

所以,建议大家投保成功如果想体检,也要等过了180天或90天等待期之后再体检

五、如何避免在投保、体检上范错误

1、找更专业的经纪人

找小编这样的专业的、从业多年的、又了解各家公司投保规则、和健康告知原则的保险经纪人。(这样自夸,呵呵)

我们并不是攻击一些**保险医院,**保险专家的所谓的座席小姑娘,他们给的建议实在是不怎么专业。

在**保险医院买过保险的朋友们,知道那些为你们服务的“专家”都是什么来头吗?

看看招聘***保险医生专家的广告吧

***保险医院,在网上招聘了500多位手持镰刀的农夫,高中学历、无从业经验,简单培训后即上岗,每天像专家一样,给客户做投保建议,盯紧手中的韭菜,割割割就行了~~

——————————————

划一个分界线!!

我们团队的保险经纪人,是正规的经纪公司执业保险经纪人。可以查询中国保监会的经纪人资格。在任何的沟通过程中,可以提供学历和从业经历证明。他们曾经有金融行业的精英,高学历海归,同业绩优,全职妈妈等,因为优秀,所以闪亮。

有北京大学博士,某大型医院副主任医师。

有清华大学硕士,美女学霸。

有北京知名律师,兼职保险经纪人。

更有原银行客户精英,转型做保险经纪人。

我们不招聘大专以下学历,虽然有歧视被攻击,但门槛是必要的,也是对客户的负责任。

2、货比三家,不要在一家保险公司购买多份产品

不同的保险公司会有不同的要求,可找经纪人进行货比三家,全面对比,尽量避开那些强制要求必须体检的保险产品。

据了解,有些产品的健康告知非常宽松,压根不在乎我们的有没有既往症,所以有既往症的朋友,可以选择购买对既往病史无体检要求的保险产品。

3、控制一家公司的保额

许多保险产品有免体检额度。如果大家想要高保额又不想进行体检的话,可以分散投保,在别家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叠加保额。但是购买时也要注意保额限制在免体检范围内。

4、趁早购买长期型保险

在年轻时,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时候及时投保,年龄越小,免体检额度越高;就算进行体检,也不会对投保造成太大影响。

并且越早买,保费越便宜。保单一旦生效,后续也不需要再进行体检了,即便被抽检,年轻时身体较好,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完秒懂:我想投保重疾险,要不要专门做一次体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mi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