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朋友圈的“地摊经济”惹笑,谁都在叫嚣要去摆个地摊,练练手。
昨天去某中医院配药,医院的眼科非常的赶时髦,在一楼大厅安放钢琴的一旁摆起了摊儿,一边彰显着雅致一边却又非常的接地气。非常好奇的上前凑个热闹,想看看这摊到底是怎么练的。可是没咨询几句负责咨询的小护士就说可以挂个“某某医生的专家号”。好吧,专家号可不便宜,这挖掘式销售可链接得非常到位。上了年纪谁都会有个牙疼、眼花的,可是有多少人在非重要脏器有病变的前提下都顾及不了可以拖延的牙、眼类疾病。
不错不错,这地摊摆得非常及时,就练摊的这一天估计眼科的就诊量得赶超平时的好几倍。而那些隐性的眼疾类疾病也将被提前发现、提前预防、提前治疗。
但我想医院练摊的初衷是什么?无外乎:一、响应政策号召;二、提升就诊量;三、做场秀。觉得一和三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似乎医院本来就不缺病人。医院的解读政策也确实是恰到好处的,不过要是能够去偏远山区,在那些没有类似就诊条件的地区练这摊,也许就更能彰显医疗的“救死扶伤”的本职价值。
最近也看到微信圈各类不同的职业给自己的岗位转换成地摊式经营思路后的啼笑皆非的搞笑版本的地摊文化宣传,有点抹黑,也有点自嘲,更有点戏弄的成分。
人大代表提出的“要释放地摊经济活力,建议在居民区等地提供限时摆摊经营的地方,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给低收入家庭提供购买农产品的服务”。这政策,全国人民该如何更好的去解读哈……
据说成都开放地摊经济后,解决了近8万人的就业问题,也听说有摆大排档的自诩月入好几万,也有甚者的城市城管挨家电话呼唤之前被清理门户的小摊贩们出来练摊。至于是否占道也顺理成章成了合法化,而之前小贩和城管之间玩过的猫抓老鼠的情景却被一夜之间的地摊合法化而逆袭了。
也确实很多城市与之前冷清的街面相比较似乎也多了很多的人间烟火气息和市井气。
摆地摊上不了台面吗,据说刘强东当年也是靠摆地摊卖光碟起家的,而我们的马爸爸也曾到义务进货卖过各种物品,而华为的任董事长也曾摆过地摊卖过减肥药……
那练摊到底卖什么比较好呢,这也许是我们该去思考的,衣服、日用品、餐饮……?似乎需要的是去发现一样通过地摊经济一夜便能网红的物体,它到底是什么,有待未来的地摊霸王去思考。
地摊到底该进入城市的各个角落还是被规划化,很难想象要是杭州这样的非遗城市,一旦放开地摊经济会怎么样?估计西湖边卖花的小姑娘们又会回来,卖白玉兰的阿姨又会站在红路灯口的某个拐角,“武大郎”是否也将挑着担儿在西湖边再次出现卖炊饼……其实那未曾不是一道道风景线!只是为何一夜之间那些非法化的事儿就可以变成了合法化呢!
到底是人类颠覆了历史还是历史颠覆了人类。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边:茶坊、酒肆、布店、看相算命、珠宝香料、香火纸马……商贩们不失事宜地占着道,一副融洽和谐的场景。但毕竟清明上河图仅仅只是历史长河中的遗产,而所谓历史那也是一去不复返了……
而地摊经济到底是否是可以挽救那么多的失业家庭呢?如果一旦放开,又会有多少人有勇气去练摊。奉劝那些有工作的勿入此途,别去抢比你更难的人的饭碗;奉劝那些每月在淘宝上还有实力消费上千的勿入此途,因为今年确实难,但你省着点化不至于要去摆地摊;奉劝那些但凡能混口饭吃的也勿入此途,因为摆地摊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集销售、苦力于一身,每天在那里熬个十来个小时,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也劝那些犹豫不决的千万想好了再去练摊,因为后浪们会因为你的失败而望而却步了,徒增负能量。
而事实上马云、刘强东、任正非式的人物的成功也并非是练摊而蹴就的。
全国人民在摆地摊之前请先提升好自身素质,切勿乱丢垃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