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命之方》这本书的全称是:《养命之方:罗大伦讲名医张锡纯传家食疗方》。
本书是罗大伦老师学习《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心得体会和临床实践总结。
他在书中讲到,学中医以来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就是张锡纯。
张锡纯被称为近代中医鼻祖。他是晚清民国时期一位著名的中医,河北盐山人,曾去天津参加过两次科举,但都没考中,后来遵照父命,走上学医的道路。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古代读书人的两条出路。当不了官,只好去当医生。因为学的很多基础理论都是相通的,对于读书人改行行医相对要容易得多。
后来他当过军医,在沈阳创办中国第一所中医院——立达中医院。
曾经有过一个调研,问了一些有名的老中医,谁在近代中国中医事业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八成以上的老中医写的是张锡纯。
在他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讲了很多中药和他的体会,有些是古人没有试过,没有讲过的东西。
他看病有哪些特点呢?
一是开的方子很直接,几副药解决问题。
这得益于他的辨证准确。中医难在辨证,贵在辨证。只要把病症找准了,那开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是不排斥西医,提倡中西会通。
他写的书名就叫《医学衷中参西录》。
他觉得中西医应该会通,中医应该把西医包容进来,比如说西药应该归纳出药性来,它是寒的还是温的,应该入什么经,归纳出来以后,再把西药像中药一样去开方。
想想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能够有这样的认识,思想确实是很开明的。
三是能够精准掌握药性,擅长使用单味药。
他对每一味药的药性都掌握得非常精到,特别擅长使用单味药。这体现了他药理、药性等基本功很扎实,临床经验很丰富。
四是师古而不泥古。
他对《伤寒论》也特别有研究,好多方子都是从《伤寒论》的经方中提炼出来,然后再进行组合。
他把张仲景当成老师,跟着他学习,但又不拘泥于原方。他把药方改一改,改得非常得体。
我们看《黄帝内经》、《伤寒论》等这些中医经典著作,其中一些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没有翻译根本不知道在讲什么。
相比较而言,《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本书看着就容易多了,里面有大量的临床医案。
并讲清楚用药、用量、服药后的情况等等。可能是近代人写的原因,读的时候也不会像古文一样看不懂意思。因此,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中医入门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