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古诗词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才华出众的边塞诗人却因妒忌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才华出众的边塞诗人却因妒忌被

作者: 冯振兴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15:20 被阅读0次

李益,字君虞,中唐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大历四年(769),李益考中了进士,但和古代的许多诗人一样,他的仕途并不顺遂。他只是担任了郑县尉这样一个小官,而且很久得不到升迁,就索性弃官到燕赵一带漫游。《旧唐书》说他:“久之不调,而流辈皆居显位,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

李益在官场不得志,漫游边疆,曾五次投身军营。他在《从军诗并序》里说:“出身二十年,三受末秩;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其为文咸多军旅之思……或因军中酒酣,时或塞上兵寝,相与拔剑秉笔,散怀于斯文。”正是多年的边塞生活,铸就了他豪放苍凉的诗风,使他成为了中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李益的边塞诗虽然不缺乏豪壮之情,但总体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代表作有《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战斗之后,眼前的景色是“沙似雪”、“月如霜”,而士兵吹出的芦笛声,更是让千军翘首,万众思乡,可以说是悲凉之极。

还有这首《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天山的寒风,凄清的明月,一声羌笛,一曲《行路难》,引发了多少征人的思乡之情。

李益的一些怀友赠别的诗,也写得非常不错。比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临窗闲坐,思念朋友,所以当清风吹开了门,吹动了竹子,总以为是朋友来了。竹上滴下的露水,沾湿了阶下的青苔。什么时候朋友才会到来,好一起弹琴赋诗。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细腻动人。

还有一首《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小时候常在一起的表弟,在战乱中离散十年,现在突然相遇,已经认不出来了。问姓,还以为是初次见面,说出名字,才想起旧时的容颜。别来多事,话总也说不完,不知不觉晚钟已经敲响。才刚刚相见,明日又要离别,这一去山重水复,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这一首诗是在安史之乱的大背景下所创作的,诗人用细腻的感情,和生活的细节,体现了世事的沧桑。

慢慢地,李益诗名大振,受到了宪宗皇帝的赏识,被召回了京城,历任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孟门参军、左散骑常侍等职。

李益才华出众,但性情却不被人称道。他不仅恃才傲物,而且妒忌心很强。《旧唐书》说他:“自负多才,多所凌忽,为众不容。”他仕途坎坷也和自己的性格有关。

李益的“好妒”,尤其表现在男女之情上。《国史补》说:“散骑常侍李益少有疑病,亦心疾也。……终身不痊,多思虑,多疑忌,乃疾之本也。”也就是说他妒忌是一种心理疾病,这不但影响了他的仕途,也影响了他的家庭生活。《旧唐书》说李益:“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有散灰扃户之谭闻于时,故时谓妒痴为李益疾。”李益老怀疑妻妾红杏出墙,甚至在门口撒上灰,看有没有外人出入。所以当时人们把好嫉妒称之为“李益病”。

李益的嫉妒太出名了,以致唐朝人蒋防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小说,就是唐传奇《霍小玉传》。

小说写陇西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的爱情悲剧。李益开始和霍小玉相恋,同居多日,但他做官后,另娶表妹卢氏,和小玉断绝关系。小玉日夜思念李益,得了重病,知道李益负心后,悲愤欲绝。忽然有一个“豪士”挟持李益来到小玉家中,小玉发誓死后一定变成厉鬼报复。李益娶了卢氏后,因猜忌休妻,“至于三娶,率皆如初焉”。

鲁迅评《霍小玉传》说:“李肇(《国史补》)中云:‘散骑常侍李益少有疑病’,而传谓小玉死后,李益乃大猜忌,则或出于附会,以成异闻者也。”(《稗边小缀》)汪辟疆也说:“(李益)夫妇之间无聊生者,或为当日流传之事实。小说多喜附会,复举薄□之事以实之。”(《唐人小说》)小说里的情节未必属实,但李益好妒忌却是一致认定的。

;"���R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才华出众的边塞诗人却因妒忌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pe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