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夜谈想法
书法之于人的气质

书法之于人的气质

作者: 徐糯米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5-05 20:42 被阅读2次
文|徐糯米同学        图|徐糯米同学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骨相。”

的确古来就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名句流传至今。你所遍及过的书籍会埋下改变你骨相的种子,当它破土以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就像《中华诗词大会》上董卿表现出来的那样的大气与从容。

而书法在此方面表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字如其人”这个词语也流传甚广。甚至于其功效比单纯的阅读来的更加有效。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十大国粹之首,其承载文化的厚重可想而知。在我看来书法之于学习者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其一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其二是个人的养性修身。

书写与书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只注重与掌握技法的“炉火纯青”,而后者则是体现执笔者对于中华文化理解的深度。绝对不是单一线条的表现,而是“四书五经”、“宫、商、角、徵、羽”等优秀中华文明糅合出的阴阳平衡。

对于一个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广泛的阅读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因为所有能算得上书法的作品的内容都是来源由此。比如《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易经》中的“厚德载物”、《论语》中的“三省吾身”等。

并且书法临帖的过程也是与古人对话的过程。超越时空的对话,就是让你了解现在已被淡淡遗忘传统文化的深邃。

而且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喜爱书法的人们,不绝对不会止步于这一项传统文化。他们一定会对其他传统文化伸出另外一只手,或是二胡、或是京剧、或是易术等。这源与这些传统文化都有共同的一个根源。

这就不难理解学习书法为什么是一个沉淀文化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的改变自己的骨相,体现出古代文人骚客普遍温文尔雅与处事不惊等气质。

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第一要务就是修身。曾仕强教授曾经说过“每一个人来到人世间所需要研修的功课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务必要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部分进行学习。

书法正好就是修行自己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在书法中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这不仅是一种书法的字体,更重要的是要学习颜真卿、柳公权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

书法中有“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这也可以代表着人的五种性格。不同的人择其适合的字体进行学习,能够因人制宜的培养自己的品质。一个性格张狂的人让他去学习楷书,就能打磨他的心性;让一个性格内敛的人去学习草书,就能打开他的胸襟使其包容并蓄。

毛主席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说“笔下有乾坤,心中自安稳”。一个人要花点时间去认真的改变自己。这里倒不是说一定要去学习书法,可以广泛的阅读,可以坚持健身。what ever!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改变终归是好的。“积跬步,可以至千里”,一点一滴的改变自己的气质,有一天你也可以成为吴下阿蒙。

图|徐糯米同学

相关文章

  • 书法之于人的气质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骨相。” 的...

  • 之于气质

    夕阳席卷整座城市,错综复杂的路口停留着或经过了来来往往川流的车,以及形形色色匆匆的人。 某个公交站牌不远处的斑马线...

  • 笔即是剑

    剑能传达一个人的情感,气质,态度,剑如其人,正如谢晓峰之于谢家神剑,袁承志之于金蛇剑,楚昭南之于游龙...

  • 心学之于书法

    想起来,自己练习毛笔字很久了,可惜一直没有突破。 一方面,不能坚持临帖,或频繁更换字帖;另一方面,书写时往往要在最...

  • 书法之于我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其博大精深,意趣高雅的艺术魅力,绵延华夏数千年,令中国人无比自豪。特别是2009年难忘的...

  • 手机摄影作业——单反穷三代,手机最轻松

    手机在摄影充当的角色是什么呢?看过一个比喻-书法之于写字,摄影之于手机。我觉得不尽然,因为书法是写字的升华,而...

  • 朱子读书法(2)

    朱子读书法(2) 卷下 人之为学固是欲得之于心,体之于身。但不读书,则不知心之所得者何事。道夫。 读书穷理,当体之...

  • 书法如气质

    钢笔字还是凑合能拿得出手的!毛笔字就一言难尽了!在亮兄的公号看到一副启功的书法作品的照片。虽然隔着屏幕依然满屏都...

  • 练习书法的十大好处

    学书法能影响人的一生 一、优化气质 气质是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练字的人,长期以来,在临练字字帖读帖的同时,还要...

  • 人生境界

    摄影:古城荆州 书法:福“到” 根雕:清江黄柏崖木根 雕“智 者” 智慧之于人,犹如暗香疏影,只可意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法之于人的气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ph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