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小巷的尽头就是舒婷在鼓浪屿的旧居——中华路13号。无数的人在鼓浪屿上找寻的地方……
知道舒婷是在读中学的时候,缘于她那美丽的诗歌,那诗歌曾深深地牵动着一颗年少的心。 鼓浪屿,已记不清是何时何因缘第一次出现在我的常识中,只记得,每次想到 鼓浪屿,都会想到那里住着一个能写出荡人心魂的诗歌的女诗人。
这样的记忆,就这样或轻或重的在心头萦绕。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寻找美丽的诗歌,一直是一个梦想。这样的梦想,也一直或轻或重的在心头萦绕。直到这个暑假,当我走下渡轮,踏上 鼓浪屿的土地,时光也悠悠地过去了近三十年,那记忆还在,那梦想依然热切。
在去 鼓浪屿之前,我就开玩笑地对女儿说:“在鼓浪屿,说不定能邂逅舒婷。”女儿一笑,不置可否,显然,女儿对诗人的喜欢远逊于我。过了一会,她又告诉我说舒婷已经不住在 鼓浪屿了。我也一笑,这个消息丝毫没有破坏我的心情。我是去寻找一个记忆,一个梦想,这个记忆这个梦想就在那个海岛上。缘于诗人,但又不必非得有诗人。我知道诗人现在已离开了鼓浪屿,原因就是不堪寻访者的打扰。曾经有一段时间,诗人的住处—— 鼓浪屿中华路13号——被标记在 鼓浪屿 的旅游地图上。于是,诗人宁静的生活便被打乱了。总有人以热爱诗歌的名义去惊扰诗人。诗人不胜其烦,一再找相关部门抗议,最后,诗人的住址终于从旅游地图上消失了。但还是会有导游带着熙攘的人群来在巷口,说起《致橡树》。那一群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被诗人的诗歌感动过的有几个人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真正被诗人的诗歌打动过的人,不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去来面对诗歌的诞生之地。
舒婷的诗和散文.jpeg
我没有打算去拜访诗人,也不敢奢望能见到诗人,那都不重要。我只是去寻找诗人通过诗歌给我的一个记忆,一个梦想。我想,诗人肯定会懂的,以诗歌的名义。
来到鼓浪屿时,已是下午两三点钟了。到住处休息整顿好之后,便直奔日光岩而去,那是离诗人最近的地方。诗人在诗歌和文章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这个名字。诗人在文章里说她每日里开窗都要与日光岩对视,日光 岩上总密密匝匝的一群人,“象一顶皇冠”。我没有直接去诗人曾经的住处:中华路13号,我想先去看看诗人曾经每天要面对的风景。
日光岩的入口处有一面长长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几首和 鼓浪屿有着的诗歌,中间就是诗人的诗歌《 日光岩下的三角梅》,这首诗写于1979年8月,我站在碑前把诗歌默读了一遍,那些美丽的句子依然给我深深的感动:即使身在异乡他水,只要想起, 日光 岩下的三角梅,眼光便柔和如梦,心,不知是悲是喜。诗人曾经每天安静地面对着 日光岩,面对着日光岩下的三角梅,那些美丽的句子就是在这样的安静中从诗人的心中汩汩流出。如今,诗人离开了这里,离开了让她眼光柔和如梦的三角梅,当诗人有某个时间再想起她在日光岩下的美丽时光,想起那些让她感动的三角梅时,诗人的心,究竟是悲是喜呢?
读完了诗,便开始攀登日光岩。 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峰,登上峰顶时,正值日落时分,风景美丽无比,那海,那天,那云,那些红红的房子,那些葱郁的林木……美中不足的是,游人太多,摩肩接踵,让你无法安静的欣赏风景。这样美丽的风景,诗人肯定无数次的看过,并且,诗人看风景的时候,肯定是没有这么多的游人的。诗人无奈地离开 鼓浪屿,离开日光岩时,那颗敏感细腻的心肯定是忧伤的。
从日光岩顶下来,已是暮色四临,华灯初上了。我知道“中华路13号”就近在咫尺,但我没有去,我想把它留给明天早晨。于是,这个刚刚开始的夜晚,我留给了日光岩后的海滩。躺在海边的沙滩上,吹着凉爽的海风,听着大海的涛声,看着明灭的灯光,脑子里想的还是诗人,还是诗人的诗歌,还是那近在咫尺的“中华路13号”。
第二天早上5点,我起床。这次,直奔中华路而去。沿着福州路,转到龙头路,再转到泉州路,再转,就到了中华路。来到中华路上,我停了一下,稍微有点激动,是为了那久远的记忆,那久远的梦想。我看了一下两边的门牌号,在七十几号。于是,我一个一个的数下去,当我来到中华路15号时,心想,马上就能看到13号了。可当我到下一个门前时,门牌上写的却是11号,单单缺少了13号。我问15号门里的一个貌似清洁阿姨的人知不知道13号在哪,她摇摇头。我本想再问问她知不知道舒婷,最终我没有问,如果她知道舒婷,在我问13号的时候,她一定会告诉我的。再往前走,数字更小了。难道没有13号?难道我从书上从网上得到的这个消息有误?我不甘心,又往回走。在15号和11号中间,有一个小巷。我试着往里走,巷子比较深,靠15号院那边的墙上满是花,我感觉那些花就是三角梅。
继续往里走,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巷子的尽头,我终于看到了“中华路13号”的字样。那是一个直对着巷子出口的和15号院成九十度的一个院落,有一个小铁门,半开着,铁门上面的石门楼上雕刻着“陈家园”三个字,这三个字排成半圆形,比较奇怪的是,这三个字中,“陈”字在中间,“家”字在右边,“园”字在左边。门旁边的墙上有一个牌子,上写着:历史风貌建筑,建于1936年。我从一篇文章中知道,诗人的先生姓陈,他们住的房子是其先生家的祖产,应该有年代了,这个应该就是。门右旁放着一个好像是洗衣机的东西,还有一个运货的铁板车;左边有几棵竹子向盆花,还有两个灭火器,都好久没有人打理了。
我从那个半开着的门进到里面,来到院子里。院子里红砖铺地,花木扶疏。但也很明显好久没有人打理了,红砖地上长满了青苔,花草都任其自然的胡乱生长,一派荒疏景象。从诗人的文章中可以知道,诗人是喜欢摆弄花花草草的,我想那些花草应该就是诗人曾经侍弄过的,离开这里时没有能够一起带走,诗人走了,花草也孤单。院子里有一个简易的晾衣架,衣架上挂满洗好的衣服,一楼的门开着,说明这里有人住。但从那一架衣服和荒疏的院落来看,住者应该是临时租住在这里的。再从门口放着的运货车来推测,这里的租者应该就是隔壁15号院里的打工者,隔壁的15号院应该是民宿,院门上挂着一个写着“招服务生”字样的牌子。我的目光从花草转向房子,那是一个二层小楼,外墙是红色的,镶着白色的窗框。红白相间,古色古香。对着院门的墙外就应该是日光岩了,但我没有看到,只看到一片高地和其上粗壮的树林。也许诗人所说的开窗就可以看到日光岩是在二楼。我在院子里停了几分钟,沉思着。没有见到有人从楼里出来,因为是早晨,我没有冒然上到二楼。我又一次地环顾了一圈这个院子和这幢小楼,便离开了。
走出院门,走在小巷里,我不住地回头,望向那道门,那个院子,那幢小楼。我知道,我的记忆,我的梦想,从这一刻开始,有了更坚实的存在。脑海中闪现出诗人的一首诗,那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是诗人在长江的轮船上写的,虽然和鼓浪屿无关,但它此刻清晰的出现的我的心中,我不知道是为什么。这首诗的名字叫《神女峰》,谨以此诗,记念我的这次寻梦之旅。诗歌如下: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