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夜读时,看见这些属于“八零后”的童年的记忆——好温暖!
在这一夜的阅读里,看见“八零后”的童年、少年——被评为是最快乐,最贴近自由的时光,她们/他们不负少年的光阴…
那时的“功课”没有太大的压力——更多依靠同学们的内驱力。“学业补习”,只是一些后进同学的事儿,他们/她们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才会在星期天到约定好的老师家里去补习!
八零后的童年、少年,小学时光——是在九零年代…
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个人都欣欣向荣,心气很高。
同样“八零后”的小学生涯——是快乐的、自由的,属于自己的光阴。
拿我的话说:那是快乐的五年时光,只要不耽误学习,八零后的童年,是属于大自然与游戏的。
虽然没有手机,电子设备也不是那么普及。但我却记得:一群小伙伴围着一台游戏机,打擂台的场景,无比治愈!
文章里把如今的学生比作“圈养”,是在“笼子”里成长起来的一代…
其实,也许不是如今孩子们的神经变脆弱了——碰不碰,就是抑郁、焦虑、强迫症,甚至到精神科住院。
而是如今物质相对丰盈的当下,孩子们被与“自由”隔绝了!
文章里把学校的厕所——比作是学生们的“社交唯一场所”。而不是八零后回忆里最温暖、开心的走廊与操场…
那些欢声笑语的打闹,那些一下课,就投入操场的怀抱,哪怕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在操场上跑一跑、跳一跳…
似乎都是让自己“满血复活”,精力充沛地再次投入下一堂、不一样的功课的学习劲头里!
如今放学时间,校门口必定拥堵——不是校门口的马路太窄,而是几十上百辆私家车挤满了校门口的马路,非机动车道上更是来接孩子放学的爷爷奶奶们骑着电动车…
记得日本小学有这样的规定——从一年级起,孩子放学,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是必须自己走回去的…
如今想来,这不仅是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也是对学生们心灵的一种疗愈。
走入大自然,与同学们一路欢笑,不仅有了同学间的社交时间——可以交到朋友,同时走入自然,与绿树红花百草同行,本身就是最好的心灵的建设与成长!
许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