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作者: 陶老师讲创业 | 来源:发表于2023-07-09 15:30 被阅读0次

    1973年,我出生在北京西城区中南海红墙外的一个胡同里。

    1991年,我考入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学习汽车制造的相关知识。

    1999年,考研失败后,开始系统性地自学计算机相关的全部知识,并由于一个机缘巧合,参与到一个创业项目,成为最早的5名员工之一。该项目得到了软银的天使投资,模仿的对象是美国的汽车门户网站“carpoint.com”(该网站后来被微软收购,成为MSN汽车频道),但由于赶上了当时的互联网泡沫,我们的创业项目也中途夭折了。也正是由于这个机缘,使得我与创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3年,在经历了创业失败后,我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功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同时积蓄力量,打算再搞一个餐饮信息化方向的创业项目,具体来说就是:为餐厅提供电子化的点餐服务,并通过广告投放实现商业模式(有点类似于餐桌上的分众传媒)。但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社会环境尚未达到项目所需要的条件,该项目最终胎死腹中。

    2005年,我又参与到一个商务社交平台的创业项目之中,该项目模仿的是美国的linkedin.com,但很可惜,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虽然linkedin.com在美国大获成功,但我们的项目以及国内所有模仿linkedin.com的项目,全部都失败了,无一幸免。

    2008年,我又与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新型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回头来看,我们当时做的产品是一个标准的元宇宙产品。但很可惜,这一次,我们又过于超前了。并且很快就遭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烧掉了1500多万的天使投资之后,又一次宣告创业失败。

    2009年,心灰意冷的我决定转行,从事很多MBA都会选择的管理咨询行业,加入了本土最大的咨询公司:和君咨询。然而很快我便发现,这个所谓的“大公司”,其实相当于是由一个个创业小团队组成的,于是我又一次不得不走上创业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我又与一位北大的朋友一起开发了一款为企业提供服务的SAAS产品。现在回头来看,这个产品与后来出现的钉钉、飞书等是非常类似的。不过,正如你所猜到的,这又是一次失败的经历。

    2014年的时候,我得到一个消息:清华经管学院搞了一个创业教育平台(清华x-lab),并且在物色熟悉互联网行业并且有创业经验,能够辅导创业项目的创业导师。这让我有了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它确实可以让我自己的经验发挥作用,但同时也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一个连续创业失败者,有资格指导别人的创业项目吗?带着这个疑虑和好奇心,我开始了我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咨询辅导之路。

    在这个平台上,我接触了很多清华校友所做的创业项目。由于这些校友已经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因此他们所做的项目比那些在校生所做的项目要成熟许多。但即便如此,由于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创业,因此在创业这件事情上,他们依然还是新手菜鸟,总是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也因此特别需要有人指导和帮助。

    和许多所谓的创业导师不一样的是,我从不会居高临下地看待任何一个创业项目,也不会小看任何一个创业者,我也从来不会像鸡蛋里挑骨头一样地故意刁难那些创业者,把对方批驳得体无完肤之后扬长而去。而是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帮他们出谋划策,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因为知道自己并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成功的创业经历,因此我一直将自己的心态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上,我只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帮助他们,希望他们能够成功。虽然我自己从未品尝过成功的快乐,但如果有哪怕一个创业项目是在我的精心关照之下走向了成功,它也同样会弥补我自己内心中的那个巨大的缺憾,就好像那些做父母的,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孩子变相地实现自己当初没能实现的梦想。

    在这个平台上,我坚持每周至少拿出一个整天来辅导创业项目,为他们提供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开拓、商业模式设计、股权结构、融资策略、团队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咨询服务,不仅如此,我还尽我所能帮这些团队对接各类资源,努力促成合作。

    我还曾主持过一个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计划,因此接触了一些以清华老师手中的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创业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什么叫“新技术商业化的死亡谷”现象,越来越能够理解科技创新的复杂之处,也因此对科技创新有了足够的敬畏之心。

    后来,我接触了更多的高校,为他们讲课、辅导项目。其中既有985、211之类的顶尖高校,也有相对普通的本科院校乃至专科院校,看到了丰富多样的全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也自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令我倍感痛心和焦虑。我深知以我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对大环境产生任何作用的,但我仍然要发出我自己的声音,我不苛求这微弱的声音能够被多少人听到,我只要尽到我自己应尽的义务就可以了。

    我不是大学教授,因此理论上来讲,我并没有为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责和义务。但出身于教育世家的我觉得,既然我参与到了创新创业教育这件事情当中,我就要把这件事彻底搞明白,就要把事情做对,不能误人子弟。我知道很多人都在忽悠年轻人们奋不顾身地去创业,他们不在乎有多少人成为了“炮灰”,他们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捞取到了少数的成功者,就达到目的了。但我不会这样想,也不会这样做。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如何做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创业者。因此,我这本书并不是写给那些成熟的创业者的,而是写给那些有创业想法,但是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不知道该如何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年轻人的。

    当然,我不认为我已经找到了标准答案,这个问题可能也压根没有标准答案。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相对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要想把这个方法找到,就要像欧几里得推导几何学定理一样,像牛顿推导微积分一样,用严密的逻辑将其推导出来。当然,社会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么精确严密,但我想,本着科学的精神去做研究,总比跟着感觉走要靠谱的多。

    此文就作为我写这本书的引子吧,开宗明义,定下基调。如果您觉得我说的对,认同我的理念,在表示深深的感谢之余,也希望您能持续关注我所写的内容,给予批评指正,也欢迎您和我进行交流探讨。我更加欢迎那些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能够和我交流,我甚至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形成一个社群,彼此相互帮助,相互赋能,共同成长进步。虽然我知道,这显然是一个太过理想化的想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ss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