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朗读完毕老舍的《五月的青岛》,才发现青岛的五月的风景与这里的此时此刻有颇多的相似之处。这里有五彩斑斓的新叶,姹紫嫣红的紫藤萝正在蔚为壮观地盛开着。
樱花、桃花、梨花、海棠、紫木李、红叶碧桃、迎春花等各色的花儿已经盛开完毕,现在已经是满树的各色新叶——紫色、黄色、绿色、红色或者各种颜色相间相应。博城大概格外喜欢紫藤萝,不仅人民公园有多处紫藤萝,每个小区也都有多处,这足以让博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满满的紫藤萝的花香。
本想尝试着描写博城的人文景观。最终却只是拍了几张照片,也就脑袋空空了。所以,我还是来再读一遍《五月的青岛》,并看看别人对本文的赏析吧。
羽衣甘蓝 假苇拂子茅【赏析】
老舍的散文《五月的青岛》是现代散文作品中的上品,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文中,先写鲜花、绿叶、大海,宛如一副风光图;随后落笔学生、少女、生意人,恰似一副社会风俗画。写意、抒情两不误,犹如洒落的镇住,被拾起串成了串。带给看官的,是美好的视觉享受。
写绿,大海的绿。文中说:“五月的海特别绿,特别可爱……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排比、夸张,动与静的结合,让人如临其境,不说盼着去一回青岛,也拟掬一把“绿”于掌心。
看过大海,老舍这样写花:“……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华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顺”、“悬”、“散”用字准确,将慵懒的藤萝开放的姿态,香气弥漫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写过青岛的风光如画,作者转笔,由风土人情说到了青岛的“归属”。“预备呀,忙碌呀,(生意人)都红着眼等着那避暑的外国战舰与各处的阔人……到那时候,青岛不属于青岛的人了。”诸多铺垫,旨在末端的抒怀。
此文发表于1937年,正值抗战爆发的第一年。值此多事之秋,看山看景,心情字不会平静。于是,有了青岛的美,青岛的五月的美。只因过了这个时候,青岛也未必是青岛了。
赏析完毕以后,我又想说几句。
我想,大概很多景物、人或者事的美,当一切尽在掌控之下时,往往难以去用心欣赏和感受其美,更不用说去发现什么妙不可言的美了。而,当这一切,变得得之不易,或者即将失去,或者幡然醒悟从熟视无睹到用心感受,那么,这种心态去观看这春的尾巴,大概是不一样的。
之前,我未曾去留意过这春色,花开花落,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年年往复,没有失去的担忧。所以,也未去仔细观看,甚至懒得去辨别当下又是什么花儿在盛开,自然界与我,大概一直是互不关心的陌生关系。或者,我还是要面对自己的麻木和感官的迟钝吧。
以下这个片段,是我的四年前的亲身经历,我记下了!
当我面对一个中年的残疾人,一只脚站立着,站在路边等候什么,看着过往的行人,左右张望。李老师问我:“告诉我,你的感受!”我说:“我不知道你想让我有啥感受,他就站在路边,我能有什么感受?”
“同情心,可以有吗?他是残疾人?天色已晚,他为什么站在街头?他想干什么?你有没有想到?”
我摇摇头!我啥都没有想到!这是真的。
今年的春天,却是不同的,有疫情的不一样,也有个人心态的变化。因为,一切的一切,之于我而言的一切都有很大的向好变化,我内心的喜悦也是过去好多年不曾有的。
三月中旬静止,这里温度还是零下,如冬天一般,树木光秃秃的。只有那木瓜海棠,也不过结了一些红色花骨朵儿,提醒这春来罢了。于是我,一方面为了简书日更,一方面也是朋友们的鼓励,我从去年秋天开始,便开始观察这自然,开始拍这四季的变化。
在静止的十七天,今春积聚了一年的力量,或者更多,在解封的那一天,满眼五颜六色盛开的花儿争奇斗艳,有白色、淡蓝色、紫色、红色、粉色、绿色等等。惊呆了回家的我,我竟然想张开翅膀拥抱这自然,也想跳跃,跳到天空更全面地鸟瞰这春色。
过去,我并不认识它们,虽然,它们年年都来,而我们似乎招呼都没有打。今年,我竟然愿意,走出去,特地拍下了单位、小区以及公园的各色花儿和植物。记录下,这个春,瞬间的最艳丽的一刻。然后,发现,我错过了太多的春天。本文,我叫出了多种植物的名称以及花的名称,与我而言,也是第一次开始注视着这春天。
这博城的春色,也是在解封和摘星的情况下才得以近距离观察的,虽然我语言匮乏、感受迟钝,无法很好地表达出这春意。但是,至少,我感受到今年的春天与以往不同,照片记录也是可以的。
《五月的青岛》,在我看来,老舍也是在描写青岛的春天,哪怕这春明天就不复存在了。
思绪凌乱,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吧!祝大家心中有春天,有鲜花,有掌声,有快乐。
紫藤萝 紫藤萝 紫藤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