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地方住了十七年、没有富余房子可选择的前提下,你有勇气把所有的东西搬空,暂租一个地方,腾出房屋重新装修吗?恐怕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都是摇头,一想到满坑满谷的物品,一想到连人带东西要重新换一个地方、几个月后再重新搬回来,这期间的波折、麻烦足以把人的脚步紧紧固守在一个地方动弹不得。
台湾的生活美学家叶怡兰勇敢地做了一次尝试。她把住了十七年的家搬空,与设计师几经讨论,按照自己现在的生活习惯、生活理想把旧房重新设计、重新装修,一年当中历经两次大规模的搬进搬出,这在常人看来已是难以忍受的麻烦与周折。叶怡兰记录了这次装修和搬家的过程,给了读者许多生活启示。
在我看来,从居住的房屋内搬出重新装修再入住,就是无法实现的理想。随着居住的时间增长,越来越多的物品占据家里大大小小的空间。上一次搬家是两年前,收拾物品时,把一些几乎从来没有使用的物品送了人,当费尽周折搬到另一处住所,打开封箱重新把物品归置到各个位置的时候,又舍弃了一些物品。当时没有时间,只把够用的物品从箱子里拿出来,剩余的一直堆在一个角落达几个月之久,这几个月的生活没有因为物品的精简而受到影响。于是再次清理了一些物品,生活空间因此变得简要、醒目,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清爽的架子、柜子,不再像以前一样堆积了各种杂物。人也渐渐享受在干净整洁的空间生活。
重新翻修一个家,相当于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当在一个空间里生活时间一久,会渐渐生出惯性,许多事都成为惯性始然,把不能接受变得能接受,把不习惯变得习惯起来。朋友家的卫生间坏了一盏灯,晚上如厕需要用手电筒,在外人看来应有许多不变,朋友却慢慢习惯了卫生间里的黑暗,过了许久,都没有起再想换一个灯泡。
当决定对家做改变的时候,相当于换一个视角看待那些习以为常的习惯、居住环境,重新面对自己的生活空间。
重新装修,能终于有机会实现那些早已植于心中的生活理想。叶怡兰一直希望家中有一个大中岛,这个想法蠢蠢欲动,但现实的束缚又不得不让人面对:在一个一百多平米的空间安装一个厨房中岛,像把一头巨象放到一个不大的笼子里。叶怡兰在设计师的配合下,借由这次重新装修,终于有机会实现,她装了一个“巨大”岛台。这座岛台成为家里的焦点,她不仅可以在岛台上烹饪、料理,还能招待朋友。朋友们也喜欢围着岛台聊天、自己做食物。岛台成为家里的中心,这是当初设计时没有想到的。
通过搬家,重新看待物品,珍视物品,让每个物品都能物尽所用。叶怡兰搬家的时候开了一个小集市,展售了一些茶具、旅游用品,转给那些更为需要的人。这也让叶怡兰懂得,有一些物品,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使用的频率,再选择物品时,她也立下规矩,一定要选择那些心动的真正喜欢的,如果没有遇到,宁可等待也不贸然购买。这也是我在生活里渐渐悟出的心得。有时为了顾及价格退而求其次,勉强选择的物品大都没有坚持用到物品丧失功能的时候,都是相看两厌而遗弃。不喜欢的物品在使用中也会平添烦恼,而一件真正喜欢的物品不光能带来欣喜,还能带来正能量。
生活理想来自于生活的累积与感受。把房间按照自己的意愿与使用习惯设计装修,设计师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更多的细节、要求需要住户更为贴切的提出来。当初装修房子时,设计师问我有什么要求时,我竟茫然无措无从提起。我没有从过往的生活经验里得到反馈和帮助。叶怡兰这次对家重新装修,是因为她有了更多的生活感悟与心得,有更为实际的要求与向往,这让她能更明确的提出需求。在她的家里,卫生间的底部墙体专门开了两扇对开的小门,小门用磁石吸住,稍一用力就可打开——这是专门为猫咪设计的,方便它进出。这样的巧思与心思,只有在实际生活里才能得到灵感的闪现。
认真生活,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在设计之初,为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设计师给出了超出叶怡兰预算的方案,庞大的预算让他们无法承受之重,他们只得减了一些,把一些方案替换,但呈现出的效果并没有因为设计的降减而失去原有的风味,反而增添了独有的特色。
生活从来不是十全十美,生活里总有些缺憾与无奈,平和地接受与冷静地处置,可以让生活更具韧性与张力。叶怡兰也在书中写到,要敢于接收生活的瑕疵,接受环境的不那么完美。对于爱整洁的人来说,可能无法忍受环境的脏乱,但如果对环境要求百分之百清洁,人要被环境所累,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对一些脏乱采取忍耐的态度,人会更轻松。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现有条件下让家呈现出更加理想的状态,与金钱无关、与能力无关,与那颗与生活融为一体、热爱生活的心有关。
家不等同于房子,只有人生活的地方才是家。家是需要人赋予房间、物品以灵魂,在长久地相处中、布满家人气息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的模样。
网友评论
说得极是👍👍👍
相当于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