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生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岁。瘦弱矮小但精明利落,她十八岁入党,结婚前曾是村里的妇女主任。
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可初识顶一头浓密粗硬黑白相间但明显白多于黑的头发,不停摇头晃脑(据说她年轻时出大力冲了风落下的毛病)的婆婆时,身高1米7的我第一感觉自己与她不象一家人。但结婚二十多年,我和婆婆相处融洽,常话家常,近如亲母女。
听婆婆说在那个食不裹腹,饥一顿饱一顿的五六十年代,她娘家家境还算不错。父亲任村支书多年,兄弟姐妹五人,她排行第二,上有一个傻姐姐,下有三个弟弟。但仍没有条件供应姐弟几个都读书。
傻姐姐学啥啥不会,还总被同学捉弄嘲笑,就算婆婆屡次为她冲锋陷阵,两肋插刀,她也没学满一年便辍学了。
大弟只比婆婆小一岁,个头高出婆婆一大截。但太婆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从小有好吃的紧着大弟,上学的小黑板家里只有一块,也只给大弟用,婆婆要强,上完小学二年级时,赌气跟太婆说,吃不饱饿的慌,不想念书了。不想太婆顺势而为,说:女孩子念书再多也是别人家的人,没用!不念就不念吧!婆婆的上学生涯就此结束。
二
长大些,和大多数居家女孩子不同,婆婆除了学习各种女红和家里家外一应活计外,还到处学习开会,太婆很不满意说她泼辣疯癫回头婆家都不好寻。好在婆婆心灵手巧,做的衣服鞋袜针脚细密,编的筐筐篮篮精致生动。
到了出嫁年龄,想着自己个子矮小,怎么也要寻个高高大大的男人。
于是,即便公公家有瘫痪老娘,家徒四壁,目不识丁,冲着他1米8的身高,婆婆还是义无反顾地嫁了过来。
公公高大健壮,很有把子力气。婆婆想着,就算他斗大字不识一个,只要肯出力,光景总不会差。
也确实,在那个“人勤地不懒”的年代,责任田到户后,除了辛勤侍弄田地,公公一辆人力架子车帮人拉煤,拉土,拉砖赚钱贴补家用,婆婆在家开个小裁缝铺,帮人做些女红,日子还是过到了同村人的前列。家里最先看上了电视。
三
婆婆因赌气辍学早,遗憾很多年。她思想先进,遇事看的开看的远。一直想着无论怎样,都要供孩子们念书。婆婆常说:钱是龟孙,花完再拼。
因婆婆的全力支持,在九十年代初,老公因几分之差高价上了县重点高中,三年后又委培上了师院,无论成绩高低,求学之路畅行无阻!
婆婆一辈子生养三个儿女,孩子们都还算争气,但并不能消除婆婆心理的结。用她的话说,自从嫁给公公,她没有舒心过。公公不识字,掏蛮力行,考虑事不拐弯,也不会心疼人。每当婆婆受了气,或者有个头疼脑热,公公眨眼就溜号,找人侃大山去了,留婆婆独自一人挂号,拿药输液。
嘘寒问暖,婆婆说她并不争经。关键是公公屡屡办的不体面事给她打击不小。
有一年中秋节,我们一家回去团圆。进门就感到气氛不对。凄锅冷灶,没有一点过节的气氛,走到卧室看到婆婆躺在床上哭天抹泪,面色苍白。
一问才知道,公公又惹事了。
说是正晌午头人静车稀时有人看到,公公把别人家在马路上晾晒的玉米粒装进了自己的编织袋。直白点就是偷人家粮食了。
那家人吵吵嚷嚷闹到婆婆那里,说话极其难听。婆婆不明就理,只好先好言好语安抚人家,心里想等着公公回家再问个究竟。却不想能做不能担的“傻大个”(婆婆的话)竟跑了,也不回家说个明白就远远躲起来了。更加惹得乡里乡亲闲言碎语。把婆婆气得大病一场,许多天没脸出门。后来还是老公和我小叔子到人家里陪了不是,此事才了。
我问婆婆,你为什么都没听公公承认就认定是他装了人家粮食?“唉,还不是因为他从小家里穷,当年吃大锅饭落下的坏毛病?”
婆婆讲,他们少年时,国穷家也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能吃的树叶被吃光,玉米芯子,树皮,皮带等都吃过。那时全村搞合作社,土地公有,但光喊口号打粮食却不多。哪家孩子多,饿的狠了到队里偷点红薯,萝卜,玉米啥的给孩子垫垫也是常有的事。就算有人见了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互相理解也不当大事。
公公死脑筋,现在日子好了家也富裕了,但他的思想还停留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别人家值钱不值钱有用没用的东西他都爱见。因为这个,婆婆对他不止一次苦口婆心劝说,说现在世道变了,共产党领导咱越过越富裕,家境蒸蒸日上,再也不会缺吃少穿。孩子们也大了,在外抛头露面顶天立地做人哩,你再做这些腌臜事,让人家戳脊梁骨全家人咋活人?
许是婆婆经年累月的劝说化开了公公混沌的心灵,自那次偷粮食事件后他再没有办过此类不体面事,婆婆才稍稍松口气。
四
去年,虽然瘦弱但身体一直硬朗的婆婆检查出了冠心病,血质稠,气管炎等诸多老年病。她常常感到累,上个楼走不了两层就上气不接下气。为此,过完年我老公带她去医院诊治,趁着姐弟三人都在家轮流照顾。
因婆婆得的是慢性病,医生开了三个月的中药让慢慢调理。为方便报销,医生建议住院,每天晌午输液下午吃中药。
正月十七过去,婆婆把大家都撵了回去,说:“你们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打工的打工,我一个人能行!”
“要不,让爸爸来陪着你吧?我们隔个一两天过来一趟?”老公提议。
“不用,你爸骑车不熟练,路上不安全。晚上病房床位紧张,挤挤挨挨他睡不习惯的。还是我自己吧,我能行。”婆婆如是说。
我们不再多话。也只好陆续回去上班了。
不过每当想起婆婆一个人住在医院,就不由心酸。工作间隙不断跑去探望。
后来听婆婆说她住院三个月,公公一次没去看过她。同病房的病友都不止一次问:“你家老头子呢?咋光看到你孩来,不见他来?”
说不计较不伤心是假的。尤其人生着病住在院里,更渴望关心与爱。
婆婆住院三个月,体重降到70多斤,回家后公公不知道心疼她,除了把繁重的家务全交给她外,还强烈要求婆婆和他一起下田耕种十来亩地。
活儿干不了多少婆婆就冷汗岑岑,实在干不下去。小叔子雇来了收麦播秋的做工人,一天一百块钱,不管吃不管住。
谁知雇工刚进门,公公就急的跳脚大骂:“败家的玩意儿,我一天还挣不来100元钱,自己家的地不种雇人种,我看是钱烧的。”然后就嚷着婆婆让打电话给儿子。(他自己不会用手机)
婆婆说:“孩子在外一天都挣好几百,那么远回来一趟容易吗?还得亏路费。雇个人也替替你不是挺好的吗?”
公公撒泼打滚不同意。硬逼着婆婆打电话喊小叔子回来。
为此,俩人大吵一架。婆婆一气之下把他一人留家里投奔我们而来。
公公虽不识字,但他年轻时做小买卖,账目头很清。他怎么不算算这笔账呢?婆婆无可奈何。
“死脑筋,鼠目寸光,看事情寸把长!”
婆婆在我家住了一个多月,我抽空陪她逛街买衣服,下馆子,跳广场舞,她的生活和身体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也显年轻了不少。
身体和精神好转后,她就又开始惦记家里惦记公公,任我们怎样挽留还是回去了。
五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除了公婆老两口战火不断,小夫妻之间,公媳之间,婆媳之间,妯娌之间都没有拌过嘴。每到过年,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生活可能就是这样。要强通透的婆婆注定会和愚钝倔犟的公公纠缠一生。
婆婆常说:能顶门立户,活成个人样可是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