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最近明白了一个道理,艺术家不容易培养,而艺术修养却容易培养。和平年代里,任何家庭,假以时日,都能产生具备艺术鉴赏力的孩子。
这是什么道理呢?其实很好理解。
父母辈里(可以是其中一方,也可以是两者)只要能在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里成长,能有机会接触到文学名著、或能看到经典的书法名画、或生活品质有一定保障的环境中生活过,那么,诸如此类的生活质量都是孕育一个有艺术鉴赏力的灵魂的必备条件。
这样的父母在无意识中,会带给他们的孩子一部分这样的DNA,在孩子生长的过程中,哪怕有生活环境的变故,都不会影响孩子对美的感应。
即使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在一个美好的城市里生活,看到规划整齐的街道、听到美妙的音乐、闻到花草的清香、读到各种类型的美文、写出自我的感悟等,这些,都是修养的积累,都会以各种形式,分享给下一代。
我们总是惊叹欧洲老贵族的建筑美学、生活品味、甚至酒庄的悠扬气息、咖啡馆的休闲时光。这些,都是在百余年内,用了几代艺术气质来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悠久绵长,时间是唯一的介质,如水一般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经常听朋友聊到他们的孩子们选的专业,特别有趣的是,有的要报考电影学院学剪辑,有的要去学哲学、有的要学装饰设计等等,令这些家长很不解。
我说这些都是历史的进步,说明你们这些家长们至少给了孩子稳定以及有品味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应该自豪才对。
可以预见,和平年代越久,丰衣足食越久,我们的下一代里,艺术修养会越来越优越过我们这一代。
也许未来,艺术家会层出不穷。
借用唐代诗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诗词: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相信我们的下一代,会给他们自己构建意境优雅的生活和艺术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