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醒过来的时候,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平时笑得没心没肺的他,心里压了这么多难以陈述的心事。
他抽屉里有三封遗书,一封满满当当的三页纸,一封只有区区一页,而最后一封还没写完。
一、原来所有确定的离开真的都无声无息
第一封遗书写在两年前,他初次出现轻生念头的时候。
可是啰啰嗦嗦写完那三张满满的纸,他发现其实自己有点舍不得,舍不得自己的爸爸妈妈,舍不得自己喜欢的爱人朋友。
所以在遗书里交代了很多,在写完的时候,他决定去医院看心理医生。
开始接受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
然后正常的上班、交友,依旧满脸笑容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但是慢慢的,他不再主动邀约朋友,相比热闹的集体活动,他更愿意一个人呆在房间看着电脑屏幕发呆。
深夜睡不着,在朋友圈发了一两句话,朋友们的评论多是调侃的玩笑。
文艺、矫情、敏感细腻成了他的标签。
第二封遗书,是他发现药物似乎已经失去了作用,他不再晚上睡不着,而是每天早早的醒过来,每次醒来,心里就像缺了一块似的空空荡荡。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份遗书,这封遗书只写了一页纸,他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唯一庆幸的是,他写完这封遗书之后,却迷茫不知道该怎样实行脑子里那可怕的想法。
再强大的搜索引擎也没有给他明确的方向。
于是他依旧继续自己的生活。
但是因为怕被别人说是矫情,所以不再在朋友圈发任何的心情和想法,旁人问起,也不过是说一句:“我很好啊”。
第三封遗书完成不久,这一次,他有了确定的计划。
他难得的约了好朋友,吃了一顿火锅,请假回家看了爸爸妈妈,给爸妈买了喜欢的东西,大家都很开心。
然后某一夜快十二点,他提笔写了第三封遗书,可是这一次,他半页都没写完,就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他放下笔,准备按照计划服下攒了很长时间的药,就这个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是他从小到大的死党,他很意外这个时间他还找他。
接了电话笑着问死党什么事,对方嘻嘻哈哈的扯了几句,然后说:“也没什么事,就是突然觉得应该给你打个电话。前几天聚餐,看你笑得那么开心,但我却总感觉有些心疼……”
也是这个电话,才让他搁置下了计划。
他再次一个人到医生办公室,医生听他说完最近的情况,沉默了一分钟,建议并询问他愿不愿意接受MECT治疗。
朋友再次见他,就是他第一次接受MECT(电休克)休息醒来之后。
我认识的他从来都是笑意盈盈的对待所有人和事,是朋友中最擅长倾听和排忧解难的人。
所以当知道他有抑郁症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可能。
因为他历来开朗健谈、积极向上,他给朋友的建议从来都像他的人一样温暖阳光。
从来不会想到,他会悄无声息地计划着离开。
二、虽然满身阴暗,可还是希望给别人一点光
微笑型抑郁症是怎么回事?
知乎上有一个置顶的评论:我这个人噢,满身阴暗,还总想着给别人一点阳光。
微笑型抑郁很可怕,它的可怕在于除了患者本人外,即使是朝夕相处的朋友,在真正出事之前,都很难察觉。
而一旦爆发,突破最后的临界点,又几乎没有挽救的时间。
对于自身来说,患上心理疾病,似乎很难启齿。
对于周围的人来说,情绪低落、伤春悲秋、多愁善感往往用“想太多”和“矫情”就能一语蔽之。
成年人的世界都没有容易的,所有人都在努力扮演着情绪稳定的正常人,
因为在成人之后,学会权衡利弊得失之后,会清醒的明白,做自己的代价太高,而选择做别人认可的自己。
只是有那么一群人:在和别人意见不合时,会担心表达愤怒会伤害别人,于是选择忍气吞声;在找别人帮忙时,怕因为自己的需求会给别人带来困扰,而选择沉默。
不愿麻烦别人,也不想被人麻烦,因为习惯了讨好,所以不会拒绝他人,只能选择跟每个人保持合适的距离。
因此微笑成了最好的面具,即使悲伤爆炸,也不过是闷声内耗,不敢展露情绪,习惯微笑示人,往往散发着柔和的光,却始终照不亮自己的世界。
三、有些事不用硬抗,也不用假装坚强
抑郁情绪不是抑郁症,抑郁症也不是时尚和炫耀的资本。
它的本质是病,是心灵的一场重感冒。
不要随意说你懂,你明白,你了解,你同情;
更不要随意张口就说对方想多了,太矫情,太清闲。
他们不需要同情和安慰,需要的是情绪宣泄的出口,比起长篇大论、好为人师的意见建议,不如学着关怀陪伴。
真的患上微笑抑郁症的人,一定本质就很温柔。
他们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倔强的觉得世界也能对他们温柔以待。
只是失望了而已。
但是不要绝望。
因为这个世界没那么好,却一定也没那么坏。
不会有人一直陪伴,但一定一直有人陪伴。
对别人微笑之前,请先心疼自己。
学会往苦里加糖,始终有最后的期待,才叫未来可期。
关注“涵涵姐的屋子”专注自媒体写作、个人成长、也会谈谈情、说说爱,你还可以去“涵涵姐”公众号找我玩,那里有我5年自由撰稿的心路历程分享。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场的人都能够在这里相逢,我是涵涵姐,谢谢你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