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平调(其一)

清平调(其一)

作者: 燕子_5bd7 | 来源:发表于2018-05-21 21:11 被阅读0次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就是唐代李白写的,它叫《清平调》

  这首诗还有一个来历,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诗的意思是,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

相关文章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平调》 李 白 李白《清平调》三首、学习后我很是喜欢。今天特分享学习体会。 01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就是唐代李白写的,它叫《清平调》 ...

  • 清平调·其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清平调·其一

    [ 唐 ]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清平调·其一

    我偏爱写诗的谎缪,亦挚爱书写的慌张.

  • 清平调·其一

    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

  •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这首词第一次听,还是《妖猫传》里倾国倾城的...

  • 《清平调·其一

    九天 羁旅尘世此身慵 浴盐和奶一推松 若非醉翁水城见 会向御池月下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平调(其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aq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