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鹰随笔
第69节:人之初,本性的善与恶

第69节:人之初,本性的善与恶

作者: 侠客海鹰 | 来源:发表于2020-02-01 21:16 被阅读0次

人之初,本性的善与恶:人的本性有善也有恶。善与恶的区别在于利益。如果善能得到利益,就不会用恶,人在无法达到目的时,就会用恶去达到。所以人是善恶两面的,左手为恶,右手为善。主要看利益,利益面前可以分出善恶。

  

  1:人之初,有的人性本善,有的人性本恶,有的人善恶都有,这是先天人的本性。

  

  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

  世硕说:人之初,有善有恶。

  

  人性之初有善有恶,那么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呢?这个没有答案,因为人是会变的,人性之初,既有善,也有恶。

  

  人之初性本善,万恶源于心,万心源玉性,一切罪恶,一切邪恶,均源自于人的内心,而人的内心之所以邪恶,是因为播种了一粒邪恶的种子,这粒邪恶的种子,来自于人的天性,来自于生命之始。

  

  生命之始:男女相交,卵子只有一个,或几个,而精子有成千上万个,想要活下去,想要创造生命,唯有在这千军万马中勇往直前,一路斩杀,获得胜利。那颗最有能量,最厉害的精子,在来到卵子这里之前,经过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也击败了无数同伴。在来到卵子之前,他所面对的是竞争与死亡,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善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于是,每一个能够存活下来的精子,都带有恨与恶。

  而卵子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竞争较小,不用在千军万马中拼杀,但也有竞争,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当精子与卵子结合后,一个新的生命就此诞生。但是,在新的生命诞生之前,他们各自都经历了各种坎坷与困难,在经历各种事情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很难改变。每一个人,无论他如何善良,如何好,他身上的恶无法去除,仅能压制。

  

  生性本恶的人,便是在与卵子结合后,彼此有很多方面都不匹配,都不合适,但有无可奈何,于是不能和谐共处,而是争吵不休,问题不断。就这样,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于这样的结合,这样的环境,他的生性就是恶的,他讨厌这世界上的一切美好,他会去破坏一切美好。这源自于他的内心,源自于他的天性,他觉得破坏能让自己快乐开心。

  生性本善的人,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彼此很多方面可以互补,各个方面比较匹配,比较合适,和谐共处。就这样,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他的生性就是善,他喜欢,热爱,这世界上的一切美好。他会珍惜,保护,这世界上的一切美好,这源自于他的内心,源自于他的天性,但不代表恶性的消失,只是恶被压制或减少了,他觉得善能让自己开心快乐。

  

  生性有善有恶的人,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彼此有一半可以互补,可以匹配,有一半无法互补,无法匹配。有时合适,可以和谐共处,有时不合适,争吵不休。就这样,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他的生性,既有善也有恶。他有时热爱,喜欢,这世界的一切美好,有时排斥,讨厌,这世界的一切美好。他有时会珍惜保护,这世界上的一切美好,有时会糟蹋破坏,这世界上的一切美好,这源自于他的内心,源自于他的天性。

  

  2:后天的善与恶,后天对先天的改变。

  

  当我们的生命诞生后,我们的天性是善是恶,还是不善不恶,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会去在乎。

  所有的父母,把每一个生命,都会用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去培养。这时,由父母所组成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家庭环境是硬环境,社会环境是软环境。一个生性本恶的人,在家庭与社会的双重环境下,可以变成更可恶的人,或者善良的人,不善不恶的人。

  一个生性本善的人,在家庭与社会的双重环境下,可以变成更善良的人,或者更可恶的人,及不善不恶的人。

  一个生性有善有恶的人,在家庭与社会的双重环境下,可以变成不同的人。

  家庭环境主要指:父母,兄弟姐妹,直系亲属所组成的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后天本性形成至关重要。

  社会环境主要指:我们的老师,朋友,同学,同事,及除亲属以外所遇到的人。这些人对一个人后天的本性,有着重大的影响。每一个人正是受到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进而形成了本性。大部分人受家庭方面较重,少部分人受社会较重。但不论怎样,一个人的本性形成,是受家庭环境影响,还是受社会环境影响,他自己是知道的。

  家庭环境侧重于教育,因为在亲属之间,感情大于利益。所以,对一个人教育,及人格,精神方面等的形成,受感情,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侧重于利益,因为没有亲情,利益大于感情。所以,一个人的观念,行为,道德,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形成,受利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3:利益对善恶的作用,良心和良知与善恶的关系。

  善恶以利益与尊严而运动,以良知而改变。

  善恶都在一念之间,始于一个念头,良知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好人为了利益是会变坏的,出卖自己的身体,坏人为了利益会变好吗?

  

  人是经济人,许多时候对一切的动机,判断,并不是以良知,道德等,去客观的分析判断,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对自己利益的大小,去分析判断,并做出决定的,所以说,善恶以利益而运动。

  

  贪腐,女人出卖自己的身体,毒品,诈骗等。那许许多多的恶行,其根本动机是利益。唯有利益能让一个人去犯法,去做违背良知的事,如果人人为了利益而去作恶,那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利益会让人变坏,同样,利益也会让人变好。为了利益而变坏的人,是那些受到不公,欺负,或者懒惰的人,他们有的是被迫的,有的是想不劳而获。为了利益而变好的人,是那些受到尊重或者勤奋的人,他们是自愿的,他们想通过光明的努力而获取利益。

  

  一个有良知的人,在利益面前是会动摇的,因为人是经济人,具有经济属相。好人为了利益是会变坏的,也有不变的。坏人为了利益是会变好的,也有不变的。重要的是看这个利益是什么,有什么价值。

  

  4:后天的善恶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善恶循环。

  

  当我们的本性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很多时候不是不想改,不是不想变,而是当社会及众人,对你的认知一旦形成,往往就会给你贴上一个标签,对你的言行,态度,都会有所顾及。同样,你也会被你所做的事,所遇到的人与物,所绑架,很难只身而退,唯有成人之前可以改变。

  

  一个人经常做坏事,在大家的眼中,他就是一个坏人。即使他想改,做好事,别人也不会相信,不会认可。另外,人的生命与时间有限,当他做坏事时,他就会被所发生的一切所绑架,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身上的污点怎么洗干净,所遇到的人与事怎么清除,这些才是阻碍,一个人的本性一旦形成,基本上无法改变。

  

  一个人经常做好事,在大家的眼中,他就是一个好人。即使他偶尔做了坏事,一般别人不会知道,即使知道也不会相信,即使相信了,也会理解与原谅。当他做好事时,就会被一切人事物所绑架,即使有污点也会被忽略。好人在这种无形的绑架中,会珍惜自己的名声,克制自己,尽量的不去做坏事。而坏人无所畏惧,不去约束自己,随心所欲,继续作恶。

  

  善是恶的终点,也是恶的始点;恶是善的终点,也是善的始点。

  人的内心既有善也有恶,先天的善不能证明一生皆善,先天的恶,不能证明一生皆恶,人是会变的,人的本性会在15岁之前形成。所以,15岁之前是一个人本性形成的过程,父母的言行,教育,价值观,非常重要。

  15岁过后,人的本性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出生后,也就是三岁前,是一个人天性释放的时候。3岁至15岁之间,是一个人后天本性形成的过程。15岁后,人的本性基本形成,这时的本性就是一个人的生命本性,会伴随你的一生一世。

  我们的命运,事业,爱情,婚姻等,一切都会受到本性的支配和影响。

  

  侠客海鹰

  

  2019年8月15日

相关文章

  • 第69节:人之初,本性的善与恶

    人之初,本性的善与恶:人的本性有善也有恶。善与恶的区别在于利益。如果善能得到利益,就不会用恶,人在无法达到目的时,...

  • 2019-03-19

    人之初,到底是善是恶?答案实际上很简单,那就是对于恶的人,人之初自然是恶;而对于善的人,人之初也就是善了。

  • 不真实的自己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捡到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善!看到大妈摔倒地上不扶,是恶!不管是善是恶...

  • 人心不仅仅只存有善恶之性

    孔子在《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的呢?孟子认为「性善」,教育后人极力...

  • 也谈人性善恶

    记得人性的善与恶是某档大专辩论赛的主题,结果终还是没有结果吧!我道觉得讨论人之初的善与恶,没有实现意义。 ...

  • 或许,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或许,这才是生活的本质,原本就不美好,善与恶,遇善则善,遇恶则恶。 人性,没有什么高尚和卑劣之分。因为人的本性是自...

  • 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是善的;人的本性是恶的。有人这样说,有人那样说。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老子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人之初,性本恶,恶的是本性

    人之初,性本恶,恶的是本性 2022-07-04 我一直有个观点是“人之初,性本恶”,而我们学习的目的也就是改变这...

  • 嘉温每日新格言之131…🍒🛍

    人生来本性纯洁善的源头,源于他接受了善的给予,恶的结果,源于有恶的施加,这世界所塑造成的所有的善与恶,都有它形成的...

  • 信仰是善良的根本

    人的本性中有善也有恶。通过信仰,人们将知道如何抑恶扬善。只有当善的本性得到发扬,恶的本性得到遏制的时候,人类社会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69节:人之初,本性的善与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ax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