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管理咨询师,对咨询师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在咨询过程中犹如过山车,没有强大的知识作后盾不可以,没有强大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可以、没有超强的心智模式不可以,没有极强的沟通能力不可以,一个项目下来,静观世间形形色色之人,心脏也得够强大才行。
咨询师四预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聚焦在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上。项目自始至终都是与人分不开,从组织架构、职责体系、绩效考核、薪酬体系、企业文化……没有一个节点是抛开人的。第一层级的客户就是老板,决定着项目80%的成功率,第二层级的客户是公司高层、中层管理者,第三层是基层管理人员或员工。在企业发展轨迹中找其合理性未来性,在各层级管理者之间体察企业的基因,在每个管理者身上寻找可能潜在的不确定性。
长期做咨询,细想想,做咨询师所具备的能力中有“四预”对项目的顺利开展,对项目落地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四预“就是“预测、预判、预做、预备”
所谓“预测”,就是在项目接洽起始,就应当对客户的需求、客户的现状、客户的未来……有一个预测。比如了解到客户方一直没有人力资源专职人员,比如了解到客户方举债经营,比如了解到客户方在家是老婆说了算……等等一切前期的深入了解深入沟通,才能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才能在项目进行中真正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做客户最想要的最有效的。我们曾经接触过一家客户,他的需求是设计积分制管理,但是我们前期洽谈调研后,认为这家企业目前最重要的是规范管理,是搭建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而非积分制管理。“预测”为项目的确定、推行打好第一仗!
所谓“预判”是咨询师对项目进行中各个环节、各等管理者的态度、能力的预判,通常项目在各个节点都有汇报,在汇报前对汇报结果有一个预判,预判可能出现的结果,反对或支持或无果,预判每一个节点的汇报达成一致意见沟通的难度,对关键人物的预判。曾经做过的一个企业,总经理是职业经理人,初期沟通时,认为公司都是董事长说了算,总经理表现的服从大于自我决策,因为预判有误,忽略了总经理的意见,只重视了董事长意见,在项目进行中,董事长长期出差,最终总经理决定了项目嘎然而止,给我们和客户方都带来了损失!
所谓“预做“是指在咨询中各个模块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每一个模块会有许多与各层级管理者沟通的时间,如果咨询师在每一个模块设计确定时,孤立的只做这一模块,就会使项目前松后紧,缺乏全面驾驭。比如在梳理岗位职责时,自然会呈现考核指标、出现流程走向。一个成熟的咨询师在做职责体系时,已经在“预做”绩效考核了,已经在“预做”流程图了,这个预做能是咨询师项目推进如行云流水般的通畅。
所谓“预备”就是指我们无论在咨询的哪一个阶段,提交客户的方案至少两到三个,因为面对人的管理绝不是哪一个方案最好,而是哪一个方案最合适。同时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不可能是一个配方,可以做实验。“预备”足够的解决方案,客户再评判时会激发客户的智慧,或许能产生新的而且双方认知度很高的方案。
咨询师四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一个优秀的咨询师,“四预”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历练而成的。
选择做咨询师,就选择了终身学习的路,就选择了永远不重复的职业特色,就选择了时刻挑战自我的职业生涯、就选择了带着使命在前行的一条路!
今天新的咨询师上岗了,写这样一篇文章,准备不足,有感而做,也算是对新人到岗的热烈欢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