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付费学了朋友圈文案,刚开始跟老师一对一上课后,自己也写了几天的文案,经由老师指点修改后,发到朋友圈,相比较之前的发圈,这一下有了好多朋友点赞、评论,内心里有点小得意。
每次写文案,对于我来说,最难的不是内容,因为,按照学到的内容来写都差不离,最难的是写个好的标题。
其实,我每次写007不出局的作业的时候,标题对于我来说,都是最难的,我记得最开始写作业的时候,我还用过日期做标题,后来也仔细琢磨过标题,有时候想一个适合的标题,觉得比写文章还难。
一天,我在群里问老师,怎么才能达到及格线,被老师怼了。他问我:每天写了几条文案给他修改,给我讲过的课,发给我的思维导图,我有没有再次复盘,有没有根据讲的内容去拆解 他朋友圈的文案。
老师说,他刚开始学习文案的时候,把他老师发在朋友圈的每一条文案,手抄下来,并进行拆解。
我知道老师是在说我,学的不认真,自己不想方法,不踏实,总是想走捷径。
后来我忙完手头的工作,又回去把老师上课的录音重听了一次,把思维导图拿出来又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根据思维导图的步骤,开始写文案,那天我一共写了5条,老师在修改的时候,基本没有改动内容,只是给我改了标题。
其实学习的目的是学完了要会运用,去调整自己的行动,去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很多最重要的知识需要我花费大量精力去学习,就像经济学中讲到的8020法则,也可以用在学习上面,用80%的时间去学习20%最重要的知识。
其次,我们学到的每一个观念,学到的每一个技巧,要学会用比较法。比较我们学到的东西,跟我们过去的观念,问题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也就是我们遇到的这个问题,在学习之前我们是怎么想的,学了之后我们的思维、观念跟之前有没有不同。如果你学之前跟学之后,都没有变化,那就代表这个学习没有任何的效果。
如果你学了沟通的技巧,你就应该思考,过去在跟客户沟通时,是不是这样来做的,还是我们沟通的某一些环节,某一些流程没有掌握,如果我之前不是按照这个方法做的,那未来我跟客户沟通要怎么改变。
我们只有不断比较的过程,学习才有意义和价值。像老师每次给我改了文案后,我都会拿来跟自己的再对比看一看,自己的究竟差在那里,努力像老师靠近。文案群里好多师兄师姐,都把自己写的文案,跟老师修改后的,放在一起,对比,修正。
只有有了比较法,我们才知道,过去我们的哪些想法是错的,哪些行为模式是不正确的,过去的哪一些技巧不够纯熟,需要改变,就要调整。
学习学了再多,没有任何想法和 行为的改变,学习就是无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