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和苏东坡

作者: 5239林中漫步 | 来源:发表于2018-08-30 17:37 被阅读7次

5239-林中漫步

看了阿里人力资源总监彭蕾女士写的文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到阿里。总结一下,她主要讲了四个方面:首先,是聪明人,不但要两把刷子,还有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连接的能力。

其次,要很皮实,经得起折腾。不仅能接受赞美,还要经得起诋毁。

三要乐观,即便平淡无奇,也能饶有兴趣。

四是要警惕,能正确的认知自己,不会再一片赞扬声中迷失自己。

我在想:什么样的人才才能符合阿里招聘的标准,如果时光可以穿梭,我倒可以推荐两个。一个是杨绛,一个是苏轼苏东坡。

先说一下杨绛。

杨绛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她不仅创作过一些广为流传的剧本,也翻译了很多的国外著作,而且她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她历经生活的艰难困苦、颠沛流离、后又遭遇了政治运动的一次次洗礼,仍然初心不改、一心向学。

她好不容易熬过“严冬,”迎来了知识的“春天”。却又经历了女儿、丈夫相继离世。

她放下悲伤,整理丈夫遗作,后又书写了自己的回忆录――催人泪下的《我们仨》。

她在困难打击中依然挺立,她用自身的经历向人们诠释了什么才是坚毅。

另外,杨绛还非常的乐观。她说:“我们不论有多少劳累辛苦,一回家都会从说笑中消散。”就是她这种乐观的性格让她在经历了一次次批斗、揪斗和一次次冷遇之后仍然能够坦然面对生活。

她一生淡泊名利,她谢绝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拜访和媒体的采访,只想安安静静的做自己的事。出名从来不是她做事的目的。

她不被物欲绑架,室内陈设简单,只留书香满屋。她言语诙谐,云淡风轻。

她看淡生死,在丈夫和女儿离世之后,她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这就是杨绛,她历经苦难,却云淡风轻, 她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接下来我来说一下苏东坡。

苏东坡年少成名,在诗、词、书法、绘画、文章方面多有造诣。不仅官居高位,也得到了皇上宰相的赏识。 用彭蕾的话说,真的有两把刷子。

乌台诗案,让苏东坡身陷囹圄,差点丢了性命。接下来的后半生,他一路被贬,颠沛流离。他没有唉叹命运不公,自怨自艾。

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广交天下朋友,尝遍天下美食。屡遭险阻,却总能化险为夷。

苏东坡主动和政敌王安石摒弃前嫌,还和百姓打成一片,他的名言是:“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他广施恩德,善于自嘲,还特别的幽默,把施恩惠变成了一种美学。

他用自己的书法作品换钱帮人还账;他利用自己的名气替人解决进京赶考的路费问题。没事儿喜欢研究吃的,发明了一些名声远播的美食,也发生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糗事。

从早年的荣华富贵到后来的一路被贬,生活一次比一次艰苦,苏东坡却能做到心境平和,自得其乐。

他不纠结,不执着,不在乎一时一事的得失,因为他知道,好的坏的都会过去。

苏东坡有儒家君子的一面,他捍卫梦想,誓死力争,不惜撞得头破血流;他也有道家长者的一面,凡事不强求,慈悲的对待他人,帮助别人也不让别人尴尬;最难得的是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复原力,在艰难的世道里活得非常潇洒、有温度还有风骨。

这是两位历史上我特别膜拜的人物,如果能够穿越时空,应聘阿里,定能让阿里如虎添翼,创造更多的神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绛和苏东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fq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