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寒门出贵子的故事:
他出生于极其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个街头虾面小贩,而他却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
他资质平平,只上了个普通大学,长久以来,深陷自卑情结。
如今,却是投资银行专家,曾任瑞士银行投行部董事总经理。
上中学时,他文学成绩糟糕,考试只得了28分。现今,却是大受欢迎的专栏作家,领英粉丝超过200万。
他生性害羞,不善言辞。现在,却是演讲界的“宠儿”,也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兼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苏世民学院的客座讲师。
他就是沈文才,一个从寒门走出来的贵子。
他是如何走出来的呢?
“我从未做过真正大胆和冒险的决定。然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我采取过很多小行动,它们积累叠加,最终将我推向成功。”
沈文才如是说。
在《讲好你的故事:66个小行动改变人生剧本》一书中,他将其成功秘诀——66个小行动,倾囊相授。
如果,你总因迈不开大步子,而困于原地,那就一起来看,沈文才如何用小行动撬动整个人生。
01 以小见大:小事情,蕴含大智慧
小小年纪,沈文才便在父亲的面摊上干活,主要负责洗碗。
有一天,沈文才想煮碗面吃,便拿了只干净的碗,去水龙头下冲洗。
没想到,却遭到父亲严厉呵斥:
“不要再洗一遍。如果碗对顾客来说够干净,那么对你来说也够干净了。”
从那以后,沈文才洗碗更加用心,他要保证,每一个碗都干净到自己放心使用。
父亲的呵斥,让他学到了一个重要准则:即便没人在看,也要认真做事。
这个准则,他一直沿用至今,也成为他一路披荆斩棘的利器。
一件小事儿,如同一粒不起眼的种子,经由沈文才一番思考,却在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并受益终生。
这便是思考的魅力。
借由思考,小事儿可出真知,亦可出灼见。
让思考成为习惯,让小事儿淬炼出火光。
正如蔡志忠先生所说,“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际关系是金牌,然而思考能力才是王牌。”
沈文才还讲到另外一个故事:
上中学时,经常一放假,他便去姨妈的水果店帮忙。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姨妈总能让客人满意而归。
有一天,一位母亲带着个小男孩来买榴莲,正要成交,小男孩却拽着妈妈说想尿尿,煮熟的鸭子飞了。
沈文才问姨妈,如何规避“尿尿风险”。
姨妈说,她会先和孩子说说话,给孩子递上一块糖,把孩子哄开心,孩子便不会吵着要走了。
借由这件小事儿,沈文才又悟出另一个行为准则:想成交,先读懂他人。
这个准则,依然被他沿用至今。
不管是跟领导、同事打交道,还是跟客户打交道,他总会琢磨,并读懂他们的一言一行。
正因为此,无论在哪儿工作,他总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创造绝佳的业绩。
恰如诗人拉马丁所说,“人凭借思考而能变成神。”
做个有心人吧!
着眼于身边的小事儿,勤动脑,勤思考,让你受益终生的大智慧,就在其中。
02 主动破局:从小事上,打破常规
上大学时,沈文才去酒吧打工,做助理调酒师。
一开始,工作并不顺利。客人一拥而上,他总是手忙脚乱,根本招架不住。久等的客人,时常悻悻离去。
有一天,一位客人点了杯“彩虹”。这款鸡尾酒,不仅耗时,还费事儿,稍不留神,就会搞砸。
眼看着,一群客人正热切地盯着他,渴盼着精心调制的酒水,沈文才焦急万分。
这时,他突发奇想,冲着人群大喊,“我现在要做波旁可乐,谁想要?”
结果,有一半的客人,纷纷改口要波旁可乐,包括刚刚那位点“彩虹”的客人。
于是,沈文才开始“批量生产”。很快,等候的客人少了一半。
接着,他如法炮制,继续调制第二款畅销酒。
如此一来,客人很快便享用到了美酒,老板见状,别提有多开心。
当然,自己更是开心,轻轻松松便卖出了更多酒。
沈文才成功在哪里?
他敢于在小事上打破常规。
酒吧,都是客人点什么,给什么。沈文才却另辟蹊径,反客为主,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你看,敢于打破常规,化被动为主动,困局即可破解。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曾说,“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
那就学学沈文才,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
司马光砸缸,不正是如此吗?
有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小伙伴在后院玩耍,一个小孩失足掉进了装满水的大缸里。
其他小孩见状,惊恐万分,手足无措。司马光却急中生智,捡起地上的大石块,使劲砸向水缸。
水缸被砸穿,水顷刻涌出来,小孩获救了。
你看,小事上打破常规,危机瞬间变生机。
那不妨做个“叛逆者”,调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小行动,也可力挽狂澜。
03 日积月累:小行动,蕴藏大能量
沈文才说,“小行动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最终为我带来了满意的回报。”
的确如此,毫不夸张地讲,他璀璨夺目的人生,正是由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行动串联起来的。
有多小呢?
小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不信?你来看:
几乎每天穿同样颜色的衣服,为了方便别人记住自己。
早起1小时,为自己赢得高效且专注的1小时。
外出散步不低头看手机,而是搜寻熟悉的面孔,以此抓住难得的社交机会。
熟识常去的餐厅,以便给接待的客户最舒适的体验。
让裁缝缩小衬衫袖口,不用纽扣;西裤侧边有腰扣,不系皮带;穿懒人鞋,不系鞋带。这些,都只为节约时间。
这些行动,小得毫无起眼,然而,日积月累,经由时间的发酵,却将孕育出巨大的能量。
他坚信,“如果不能做好小事,你就没有机会做大事,因为人们不会相信你能做好大事。相反,如果你在小事上也肯花心思,那么你就是在向老板和同事传递一个信息——你也可以把大事做好。”
正应了老子所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不妨学学沈文才,挑一件小事儿,把它做到极致,里面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蝴蝶效应,便是这个道理。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便可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 的一场龙卷风。
在自然界,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你看樊登,便可知。
他曾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现在是樊登读书创始人,也是首席内容官。
如今的樊登读书,其注册会员,已超过6000万,一年营收数十亿元,可谓风光无限。
而这一切,仅仅源于樊登本人一个小小的行动,那便是读书。
樊登一直喜欢读书,读很多很多书。
后来,有朋友请他帮忙,看能否讲书给他听,因为自己想读书,但又耐不住性子,也没那么多时间。
再一打听,有这需求的朋友还真不少。
于是,樊登就把这群朋友拉到一个群里面,每天对着手机,用语音一条一条地给大家讲书。
樊登读书的雏形,由此而来。
你看,仅仅一个爱好,便可撬动一项伟大的事业。
正如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根杠杆,我便能撬动地球。”
沈文才也由此发出感召,“相信蝴蝶效应,行动起来,不管动作大小。”
04 写在最后
在书的尾声,沈文才用了9个字来做结尾:
“大胆想,小处做,趁现在。”
这9个字,既是对其“贵子“之路的总结,也是向我们每个人发出的号召。
那么,就在此刻,你会从哪个小行动开始呢?
期待着,与你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