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最近好几个妈妈说,我家脾气暴躁的很,一点小事就容易炸毛,容易与人产生矛盾。
同学A:在校区上课,下课期间别的小朋友玩耍,把他的杯子碰到地上了,摔了一点漆。那同学赶忙捡起来向他道歉,但是A不依不饶,上前踹了人家,结果打起来,又打不过别人,就气的哇哇大哭起来。
同学B:妈妈与我说,孩子平时在外面各方面都很好,就是说不得,一说就“刺儿”,在家乱发脾气,反正就不能说他不爱听的话。
同学C:在学校里,别的同学拿了一下他橡皮,他都能与别人打起来。
妈妈们都很焦虑,孩子这样以后怎么办呀,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脾气这么大呢?
其实坏脾气是孩子在自我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在我们小时候有“全能自恋”的幻想。
随着孩子长大,这种幻想才能慢慢褪去,我们慢慢会接受现实,认识自己,他人,外界和现实。但是,也有人即便是长大了,还是保留着或多或少的全能自恋,并且这类人不在少数。
比如,一些强迫症的人,就认为自己能控制所有,若是他控制不了,可能就会来一场血雨腥风的争斗,或者到最后只能伤害到他自己。
不知道有人是否有我同样的记忆,记得在十岁左右,走在田间的小道上,发现我一走,月亮就跟着我走,我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地球都在围绕我转,我是那个不一样的唯一。
现在一直在学习生命成长,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老师告诉我,我的自责是来自“全能自恋”,我认为我是不一样的,身边发生的好事与坏事都与我有关。因为“全能自恋”如此真实,为了不造成“灾难”,我不得不压抑自己,压抑自己的攻击性。
但是一旦攻击性压抑不住了,就会出现反噬,变得更加变本加厉,然后进行无缘无故或者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掀起大风浪。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脾气特别暴的原因。
那么当孩子脾气暴躁时,我们作为家长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让孩子表达
在孩子发生攻击性的表达和行为时,只要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前提,我们先不要遏制孩子的攻击性,否则就会让孩子从攻击性他人变成自我攻击,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上产生了很多抑郁症,甚至自闭的孩子。
任何一个放弃表达自己的孩子,都是因为经历了彻骨的绝望才放弃的,所以不要让孩子变成自暴自弃的人。适当释放孩子的攻击性是比较好的做法。
第二,积极共情,看到和接纳孩子的攻击性
我有个发现,只要我儿子在农村被我接回来后,脾气就非常暴躁,经常无理取闹的想得到我特别关注,有时候我甚至想上手打他,怎么在外待了一个月回来就像变得另外一个孩子似的,“这还是我那个乖巧的儿子吗?还是那个与妈妈一起合作的乖宝贝吗?”
但是只要经过3至5天,最多一个星期,我的那个好宝贝又回来了。
在宝贝内心可能觉得妈妈短暂的抛弃了他,他很生气,所以事事与你对着干,惹你生气,你生气了他就快活了,内心就舒服了。这就是他表达了他内心的攻击性,我们作为父母温柔的涵容和接纳他,他就会发现原来妈妈是爱他的,他就释然了。
第三,在共情和接纳后,我们尝试看到孩子攻击性背后,到底在表达什么?
我相信很多妈妈在孩子两岁半-三岁时都有个困扰,孩子喜欢打人!是不是?
我家儿子在这个阶段也是这样,我都快愁死了,想着以后他要上幼儿园怎么办?孩子为什么会打人呢?我家宝贝在还没走路时,爷爷为了逗他玩,老是说:“来打一下奶奶,打一下爸爸”打完后大人们都笑的花枝招颤,觉得这孩子可爱极了。其实在孩子内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打人是为了建立一种亲密“关系”的模式。
随后儿子长大了,见到老太太也去打一下,见到漂亮小哥哥小姐姐也去打一下。他觉得这样是表示友好的表现。最终我发现了这个暗里密码,儿子每次准备打人时,我总说:宝贝,打人很痛,我们摸一摸好不好。儿子发现轻轻摸摸后,没有惹来争斗,他就变得很喜欢这种方式去社交了。当然我们还有教他或者让他在与其他孩子玩耍时发展处更多的社交方式。
有个妈妈说,我家孩子谁拿他一个橡皮擦,他都会与别人急。那我们家长是否可以考虑孩子这个“急”是在建立与同学的“边界”意识。是成长的一个很好历程。
第四,引导孩子建设性性的表达自己的攻击性
个体心理学阿德勒曾说:“孩子是最差的解释者,却是最好的感受者”
攻击性之所以会被破坏性表达的一个原因,是孩子的言语化能力不够,以及社交技能的欠缺。有效的引导孩子说出潜藏在内心的攻击性非常重要。
被看见,被理解就是治愈,当孩子被看见,他们就会以自我提升的方式去成长,而非自我挫败的行为去做事。
总之,孩子的暴脾气,并非是洪水猛兽,只要我们父母作为孩子的良好容器,去涵融和接纳孩子,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最终考验的还是父母,育儿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