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二回的题目是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在这一章里孙悟空就正式开始修行了。那么他是怎么学得的一身本领的呢?
篇首一段描写菩提祖师讲道的场面,如下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注意最后一句,讲了再多最后总结为一字,乃一个诚字。无生了性玄,无生者,即前文之不生不灭,真空之谓。真空即性,性即真空,是谓无生了性玄。
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他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癫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写悟空之得,全在一个诚字也。诚心者,方识妙音。
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悟空道:“但凭尊祖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悟空即得妙音,祖师问其时日,是问其如何于斜月三星洞中度日,也即问其如何而得妙音。
悟空答懵懂,言灶下无火,常去打柴,吃了七次饱桃。奇不奇怪?为啥灶下无火他记得这么清楚?经常打柴难道还灶下无火吗?灶者,火土,灶下无火者,土也。土者,意也。无火而意诚也。懵懂者,天真也,从真而诚。吃桃七次,又是七日来复之意。祖师称烂桃山,又是个卦象,就是把复挂倒过来的剥挂。前者一阳在下,是生机初现之象,后者一阳在上,是生机将尽之象。真而诚者,颠倒卦象,由剥而复,是逆行也。
祖师问悟空要从此处学什么道,注意祖师的身份。悟空言有些道气儿便学。是无道气者不学之意。道者气也,即先天一气。
紧接着一段术流动静之对话,无非是展示旁门而已。旁门有旁门之正果,旁门者,偏门也,非正道正门之正果。
悟空啥也不学,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祖师手持戒尺,是示之旁门皆应戒之。言悟空为猢狲,猢狲者,是悟空本相,是明示阴阳相和方是正道正门,也即是易经系传之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之众妙之门。
接着悟空就打破盘中之谜了。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啥意思呢?悟空已经把祖师的意思解答了。打三下是三更存心,三更,就是子时嘛,子时一阳生,还是之前重复过好几遍的东西。中门即是前门,与后门相对。然不称前门称中门,是机关在中,即中道也。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即大学之正心诚意之功。后门进,秘处传道,是于寂静无人处方可现其道,正撇下大众之缘由。这个无人,同前南瞻部洲之意。即中庸之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接下一段描写,总在写出一副寂静无人之景象。
悟空从旧路至后门外,哪条旧路?旧路是走过的路。前从此路出,今从此路回。也就是之前讲过的顺为凡,逆为仙之意。前番石猴金光息,今番金光大显明。
见祖师蜷局身躯,朝里睡着了。是向内而安之意。
不多时祖师醒了,口中自吟:“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这个就是西游记的作者借祖师之口准备传授金丹大道了。
口诀诗一首,如下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显密圆通,这个应该是有多重意思,总之不管是什么妙诀,除惜修生命之外,再无其他原理。生命者,性命,也叫身命。性命者,阴阳也。要点总在阴阳和合。
精气神要紧固牢藏。这个精气神是元精元气元神,元者始,首,源也。也就是先天之精气神。先天后天之别前文已经多次分析过了,就不在重复了。
摒除邪欲得清凉。邪欲者邪火也,燥火也。心属火,须摒除人心之邪火,邪火去则精气神根本稳固而清凉生。
明月之象,圆满也。月光遍照,毫无杂染。
月藏玉兔,阴中之阳,日藏乌,阳中之阴。龟蛇盘结是阴阳相合。月者,坎挂之象,日者,离挂之象,阴阳相合是坎离相合,也就是水火即济之卦象。
阴阳相合而性命坚固。如火里种金莲也。火者心也,金莲者灵根也,火里金莲,是心性修持大道生之意。
攒簇五行颠倒用,五行者金木水火土,颠倒,逆也。金者性坚刚,使其刚中带柔也。木者性柔软,使其柔中带刚也。水者性下流,使其止下流也。火者性上炎,使其熄燥性也。土者性散乱,使其凝而为一也。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金木相并,水火相济,阴阳相交,是复其浑然太极之象。先天性命之道也。佛与仙者,皆是行此道者。
此时西路金光大显明,正是题目悟彻菩提真妙理之象。
那大众还正睡哩,不知悟空已得了好事。当日起来打混,暗暗维持,子前午后,自己调息。子时一阳生,午时一阴生,为何前者未得法前调的是鼻孔出入气,得法后调息?息者自心也。是说在寂静无人处,阴阳转化之时,善自调心。
却早过了三年,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忽问:“悟空何在?”悟空近前跪下:“弟子有。”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些什么道来?”悟空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祖师复与大众开讲,讲的却是旁门外道之物。是大道非可于众人间而现。忽问悟空,是悟空方堪受道。祖师问其修什么道,悟空一答。是示修道为通法性,固根源之事。非其他一切旁门外道之事。
接下来悟空和祖师又讨论了一下三灾的问题。悟空已水火即济,为何还有三灾?此悟空之丹成,乃是阴阳相合之还丹,而非是纯阳之金丹,故还需见性明心。前一雷灾是外来,后风火之灾是身体之内而起,是以要脱出法身,入于真空大觉之境。
祖师说传不得悟空,正是在说可传得悟空。说悟空比人不同者,正是悟空为仙非人也。然仙与人有何不同?悟空比人少腮,腮者,思也,烦恼也。少思则清净,是故比人多个素袋,素者,纯,净也。
地煞七十二变,悟空本有之变。真金产在西方,故还需西行学得七十二变。七十二者,周天之侯也。以二十四气统七十二侯,一窍通,百窍通,千变万化,总是一气之变化。此气即先天一气。此窍即玄关一窍。正是说破源流万法通。此变化为先天灵根本有之能也,学此变,返本也。
话说悟空学了地煞七十二变,那天罡三十六变呢?西方真金得地煞七十二变,相对的,东方真木自然就得天罡三十六变了。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东方真木是哪位了,对,就是后面回出现的那个二师兄猪八戒了。天罡者,北斗七星之斗柄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破军。破军者,主凶杀,也就是他本身的位置是凶地,而他相对的地方,也就是斗柄所指是吉地。所以一些丹经里会用倒转斗柄之类的词语,其实就是颠倒之意。前面说过,先天化为后天,真金在西方,东方孤阴不生,已失阴阳生生不息之道,是以非是吉地。所以也就配套了天罡变化。三十六是七十二的一半,七十二为周天侯数,是以三十六不全,再者六六三十六,纯阴之象,正是只得一半阴,孤阴不生之象。所以啊,天罡变是不如地煞变的啊。
接着往下说。悟空功果完备,已可举霞飞升。举霞飞升,是大丹成就,天仙也。悟空之演示,无飞升之能。是还丹成就,地仙也。后文有个拥有草还丹的地仙之祖,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天仙者,太极之象。太极者,无所不包,故可遍及四海之域。
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启道:“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舍个大慈悲,将此腾云之法,一发传与我罢,决不敢忘恩。”
悟空言难,是言小还丹至大还丹之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明言还需于心地上狠下功夫方可。悟空言为人须为彻,是言须得扫尽后天群阴,全复先天真心,方为终点。即道至纯阳天仙之境。
祖师就悟空之势而随传筋斗云,是明示筋斗云为其本身所有之物。
然本身所有,不能施展,只因不得口诀而已。
祖师传了口诀,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攥紧了拳,对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
念动真言,是念真为要诀。攥紧了拳,即中庸之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对身一抖,是身体而力行。跳将起来,是入于真空之境,十万八千里,全于大数,遍及法界,与道合真也。
大众听说,嘻笑而言者,是不识此齐天无量法也。即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悟空运神练法,以见筋斗云者,非是身外之运输工具。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春归夏至,是夏至一阴生之时。阴气渐长,阳气渐消之象。当此之时,应收敛精神,以保阳气。阳气者,即根本也。而悟空与大众前卖弄精神,有以壮阴,是自伤其本也。
祖师出来询问,悟空答,我等在此会讲,更无外姓喧哗。我等会讲,是阴阳相会之变化,无外姓者,是说明此乃内在天性之变化。
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是强调前金丹口诀之紧固牢藏精气神,固本培元之义。
大众道:“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教他变棵松树,果然是棵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彩,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悟空者,金也,阳也,松树者,木也,阴也。以金变木,以阳变阴,是阳极生阴之象,此乃喧哗之因。仍是强调于此阴阳变化之际要谨慎静待,不得放纵。
紧接一段祖师对悟空所说之话,即作者对修行者所说之话。应该是古时内丹传人的行事之看法。
接着继续,悟空叩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甚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祖师让悟空去,悟空问,祖师答。问答之间,正是阴涨阳消之际保全根源性命之法。祖师言从哪来,回哪去。是言让其归其本位。言下悟空顿然醒悟。说出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是已醒悟当使阴阳相合混化,复归太极之象,不得使阴阳不和各自偏胜。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正是明示保全性命,在于东西合并,而不可独阳不长之意。
言回顾旧日儿孙,恩未报,不敢去。正是在在说明回顾旧日原本生生不息之道,即是报恩。祖师言不惹祸不牵带,即言菩提之心不可失也。
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定生不良,惹祸行凶,是阴阳相交,断尽群阴,练至纯阳,身体力行之过程。顺为凡,逆为仙,惹祸行凶即是逆之意。却不许说出是我徒弟,即前言不牵带,菩提心不可失。不许说者,天心所在位于静极而动一阳来复之时。说出则失其静极而动之要,人心用事,则道心退避,是已失其菩提心也。菩提心一失,是自贬九幽暗极无明之处,自不得翻身已。非菩提祖师之所为。
悟空所言,是表示绝不敢失却菩提之心也。只说是自家会的,非是只说,是实乃自家本有之本领。
悟空径回东海,作诗一首
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
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当时过海波难进,今日来回甚易行。
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
上一半为悟彻菩提真妙理,下一半为断魔归本合元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