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外仙林分校之行之感

南外仙林分校之行之感

作者: 嫣明楠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10:50 被阅读91次

    南外的英语教学在国内来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次有幸到南京外国语仙林分校参加了江苏省小学英语优质课的评选课活动,14节课听下来,收获很大,感受很深,启发很多,对于我校英语课程的建设、英语学科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接下来就要把这些想法进行论证考察,进一步在学校进行落地。

    本次听课过程中,我觉得最出彩的并不是老师,而是南外的这些孩子,他们阳光、自信、乐于表达,无论老师的课上的怎样,设计的活动有不有趣,用专家的话来说,他们都在“认真的倾听,配合的表演”。在观课的时候我们也的确有这样的感受,教学文本上的这些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没有难度的,多数的孩子都能够正确朗读文本,理解大意,所以如何让这堂课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对老师们来说应该是个挑战。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孩子的高度与老师们平时的课堂设计的高度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我们想要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就应该给自己的教学有什么样的定位,尤其是小学阶段,一张白纸,画成什么样子,要看我们老师的影响,所以我们的教学包括课程的设计,课堂的落地就显的格外重要了。我想南外仙林的老师们就是在这一点上认识深刻,才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学生。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学生语言素养提高的前提。14节展示课真正的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在本次展示上,所有老师的英语素养很高,标准的语音语调,灵活多样的课堂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深度的思维引导,让老师们的课堂大放异彩,恰恰在展示课堂中有一名南外小学英语主任的一堂课,丰富的表情,多变的音色,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在这样影响下的孩子发音怎会不标准。回到我们学校,我们将自己定位为国际化学校,但我们国际化在哪里,可能仅仅限于我们的国际化的理念和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其他方面的国际化仍然是在路上。再说中外教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并不是合格的,相对于南外的教师队伍来说,我们的队伍太弱小,专业素质也不强硬。所以我的感受是271的教育理念已经很先进了,我们也一直随着赵校长的引领去学习,但是目前我们更应该花费时间的不是理念的再学习再深入,而是将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进行强化,否则理念学习事倍功半。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应该给老师们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专业,研究学生,如果先进的理念只是停留在理念,那他永远帮助不了我们的教学,即使理念有多新颖,思想有多解放。很多时候在271,我们的教学并不是思想和理念出了问题,而是方法出了问题,方法源于经验的分享和亲身的实践。每年我们的学校都会进入一大批的青年教师,如果跟不上指导,老师们的提升就会很慢,仅靠自己的“悟”是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的。我们更应该将老教师的指导与青年教师的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成长的更快,我想南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老师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在于代代教师的传承。而目前我们几乎所有的老师身兼数职,专业研究的时间不够,所以老师们的思想窄,“我只讲知识都讲不完,谈什么别的”,再加上指导少,提升也就慢了下来。但我们仍旧有很大的优势,我们的老师年轻、有激情、能吃苦、有上进心,所以作为小学部的英语学科主任,我更应该利用好学科集合时间,做一些对老师专业有作用的活动,而不是为完成集体会商而会商,应该有规划,有目标,真正为老师们的专业发展营造氛围。

    一切课堂的起点是学生,终点也是学生,我们的课堂服务的是学生,而不是听课的老师。在本次的课堂展示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师生互动的点子,interview, talk show,等,他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看似很热闹,很有趣,实则很低效,孩子们在课堂上为了与老师配合,很尽心地在表演,在创编一个没有意义甚至低于他们水平地对话。这样的现象在我们日常课堂上是经常出现的,我们将这个定义为“交际”,但是它是真实地交际么?这样的交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真的是存在的么?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所认为的交际到底是为了什么,它是一种信息的传达和情感的互动,而不是我们刻意而为之的表演。在本次的14节课中,老师们准备精心,课件美观、生动,活动丰富,本文解读很是细致,但是在听课的过程,我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无论孩子们说什么,老师都不太去理会,只是一味的根据自己的课件去走。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老师在讲our tooth fell out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do you do with you falling teeth?有的学生提到了I put it under the pillow,而文章恰恰在讲到USA和UK时,有讲到这一条,所以老师在这里的过渡可以非常直接顺畅,而老师居然一点没有提及,也没有给学生以追问和评价。另外这个语篇表面上是在讲tooth fell out, 实则是在讲各国文化,老师们将所有的活动设计都指向了文本内容,对文化却没有很好的进行解释和升华。这些现象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随处可见,我们在拿到一个语篇时往往过于国主内容,还忽略了语篇设计的整体意义,现在看来需要两者兼顾,才能更好的实现read to learn,真正达到我们育人的效果。而这些就特别需要我们老师的启发和追问,在国外访学时就发现,国外的老师们都特别善于追问,一节课可能仅仅是由一个问题引发的,老师们不断地对学生追问,引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成,孩子们思考的深度也随着这些生成更加深入,反思我们自己的课堂,除了知识点,我们似乎什么都不关注,我们只要求你记住我们讲的,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而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一会表演,一会对话,换汤不换药,形式大于内容,明明一切都是对现有内容的重复,却想从孩子身上得到创造,为难孩子们了。

    对课堂多点敬畏之心,对文本多点研究。本次听课邀请了南外的教授进行了评课,我觉得对老师来说是非常受益的,在教授的评价中,我们看到了英语教学向英语教育的转变。教授在文本挖掘上的深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比如在对tooth fairy文本解读中,将简单的文本延申到了文化的层次,将中国、美国、巴西等国家“掉牙”的传统进行解读,并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意识,给我很深的启发,老师们处理文本上既要关注语言,更要关注文本的深度内涵及作用,才能更好的用英语发展孩子的思维,开阔孩子的眼界。在讲到科普文的文本分析时,教授指出科普文不要只停留在提供的文本上,还要启发孩子们根据文本进行更加深度的挖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教会学生read to learn,培养学生的科学求真意识。教授在文本分析的时候例举了几个例子,文中说到The snow rabbits changes their color,老师们只讲出了这个事实,却没有引发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是动物适应大自然的结果,用camouflage的形式来保护自己。同时在讲到大雁迁徙时提到了蝴蝶也要迁徙,只有一名老师点出了这种蝴蝶的名称帝王蝶,而并不是所有的蝴蝶都要进行迁徙,所以在文本的解读时老师们一定要留心、谨慎,多点敬畏之心,多些研究之责。

    一个好的学校是善于总结的学校,一个好的学科是善于传承并不断精进的学科。本次的听课活动共两天,授课的年级也不同,周二是四年级学生的课,周三是五年级的课,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很明显的发现四年级学生的语言素养要比五年级的学生好的多,这是一个让人感觉奇怪但仔细一想却又非常合理的现象,每一年认真的总结都会为下一批孩子的成长提供丰富的经验,让他们有发展的更好的可能性。而这一点在我们学校我认为做的不够好,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入学的复杂性及办学时间的短暂性,主观原因在于学科的调节及教师的个性。一个新校的建立势必会面临前者出现的问题,更何况是作为271教育集团一个高标准的国际化学校,我们要生存首先要有学生,英语课程的设计让这个学生入学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我们的老师也在这种复杂的境况力艰难求生。去年一年是所有老师都倍感艰难的一年,但是就我自己任教的一年级而言,我们将课程的路径走了出来,所有的课堂设计都做了出来,老师们在今年进行了使用,精进,从而在方向上,方法上及时间上都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想到这里我也不得不做反思,在与南外程校长、吴主任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刻的领略到了领导力的重要作用。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更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该有的眼光和魄力,一位领导干部,专业是你服人的基础,但魄力和执行力才是你领导力的体现。在这之前我一直没有给自己定好位,我只觉得自己是一个老师,充其量只是个老教师,我的队伍里的每个人我都可以帮助,但是却不能要求,这样看来,我的想法是不合适的,我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亦或者说自己不敢去承担这份责任。所以在教师的传承上,我自己的思考和做法也都不到位,很多时候自己只是口头上说说,行动上并没有下好要求,给老师们提供支持。在之后的学科团队建设中,我更应该发挥自己,团结备课组长的力量,给老师们提供资源,去思考,去改进,而不是只布置,不落实,不调研。我相信如果传承做好了,再充分发挥老师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的成长会更快,效果会更好。再次要促进团队相互学习,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集体会商,但会商的氛围却是不好,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各自干各自的,没有智慧的碰撞,生成的结果也就不好,我们要尊重老师的个性,但更应该做的是合乎集体的规范,所以从现在开始,要从大局出发,不要只想着做老好人,做个“坏人”的时候可能对老师更有帮助。    

    两天的日程给了我满满的收获与不断地思考,每一次地外出都会给自己新的启发,但是要想落到实处还是要靠行动,所有的行动也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尽自己所能,做一切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我想未来的路不会难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外仙林分校之行之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jv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