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说:“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最有趣,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其实不管是短暂的旅途还是漫长的人生,一路上有苏东坡准不会错。因为若论给生活“加糖”的高手,非苏轼莫属。
四十三岁,是苏轼人生的分水岭,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是他被贬的第一站,也是他人生逆旅的起点。俸禄微薄的他,当时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便向朋友要了一块坡地,开垦耕种,舞文弄墨的手,拿起了锄头,他不仅没有抱怨,反而以此自居,取东坡为号,自称“东坡居士”,不仅为困顿的生活盘中加餐,还为自己的人生失意,加了块糖。
而且这种“加糖”的智慧,在他被贬的路上,俯拾即是。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他给廉价的五花肉加了点儿糖,成了果腹的名菜“东坡肉”。
惠州的荒蛮,没有吃的,只有荔枝,苏轼是逆来顺受,给啥吃啥。吃着吃着,不仅吃出了甜,还赋了首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三百颗荔枝,是否虚指不可得知,可谁都知道,荔枝那玩意儿,吃多了一定上火。
再到穷山恶水的儋州,他郑重写信叮嘱儿子:“海南的生蚝太好吃了,可千万不要告诉朝廷里那帮人,免得跑海南来跟我抢,他们要过来那我就没得吃了!”这等“加糖”的智慧,有《食蚝》一文为证:“生蚝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
都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若眼下柴米油盐的苦辣酸甜中,都能品出生活的香甜来,那琴棋书画的诗和远方还能远吗?
正如苏轼,在物质困顿的彼时,都能如此乐观,处处为生活“加糖”,那些难过、辛苦、悲惨又算得了什么?因为远方和诗同在——“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与风雨自如谈笑,与生活把酒言欢,苦辣酸咸在达观的心境里,酿做了酒,写成了诗歌。
或许我们都具备坦然面对逆境的勇气,但有时候可能暂时遇到了人生的红灯,所以,请像东坡居士那样——别忘了给生活加点糖。
给生活加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