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天,关于2019年小升初考试方式调整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这个新政关乎到郑州市数万名六年级学子,所以必定会引起家长、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家长和机构的反应
新政策的调整,点赞的有之,吐槽的有之,淡定的有之,蒙圈的有之。这些意见和态度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没有对错,无可厚非。
且听家长们怎么说——
家长A:最担心的就是面试环节,面试夹杂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怎么才能保证公平公正呢?
家长B:面试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担心抽中的试题不是孩子擅长的,孩子会发挥不好。
家长C:现在报的语数英课外班还要不要继续?以前的付出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学费不是白花了吗?
且看培训机构的反应——
培训机构的课程安排随之迅速做出调整,有些课紧急叫停,面试摸拟培训课被提上日程。
大方向已经确定,但具体的细则还未出台。今年是改革后的第一次考试,没有前车之鉴,大家只能揣测。
我对调整后新考试方式的看法
不论从学生发展还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郑州市民办初中原先全面”掐尖“的招生方式的确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家长们对此也是怨声载道。
“掐尖”就意味着优中选优,为了达到更优,很多小学生不得不很早就开始上课外班,提前进行“拔苗”式的教育,使学业负担、家庭负担越来越重。家长们看着孩子“苦”却又无可奈何,为了让孩子能上名校,只能随波逐流。
以我闺女为例,从二年级就开始报英语班,三年级开始数学班,五年级开始语文班,每年报课外班的费用达数万元,这还不算家长孩子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
我觉得,如果教育主管部门能监督到位,做到公平公正,这次招生方式的调整,既保证教育公平,又符合政策方向,还兼顾各方利益,应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起码把孩子从无穷无尽的题海中救了出来。
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新政
刚刚得知考试新政的时候,我作为一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心里没有起波澜是不可能的。孩子以后该怎么学、学什么,综合素养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培养,都是一些疑问。

苦苦思考之后,我觉得无论政策怎么变化,努力学习仍然是基调,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方法必须要保持。
语文和英语:同为语言类课程,“听说读写”四字学习方法有相通之处。阅读是重中之重,坚持阅读,多读书,读好书,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深度阅读;平时多朗读文章,针对面试,一定要注意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数学:难题就不要再去钻研了,把课本知识学透彻,夯实基础即可。
运动和兴趣:现在作业量小了,每天晚上完成作业大大提前,家长可以把多余出来的时间带孩子跑跑步、跳跳绳,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适当发展一些兴趣爱好,比如闺女喜欢画画,喜欢毛笔字,以后就可以每天练习一点,做一些孩子喜欢做的、乐于做的事情。
周末的大块时间可以带孩子出去走走,在玩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增长阅历。当然了,这些都得以知识储备为前提,否则走得再远也只是一个邮差。
新政策的实行,对家长们也是一种考验,不能把孩子往学校里、往培训机构里一扔就万事大吉了,我觉得孩子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对事情的认知方面,大部分还是要靠家长们平时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灌输。
所以,家长们赶紧行动起来吧,套用李玫瑾教授的一句话: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