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读书读了一河滩,看到的篇目字词浩瀚如海,如何给新竣工的观园里的亭子题写匾额就成了才华的比试场 有人直接借用“有亭翼然”的“翼然“二字,也算合格;有人在借鉴典籍的基础上,化用出“泻玉”二字,更高一层。唯有不落窠臼的贾宝王深思熟虑,匠心独用,创造出“沁芳”二字,既点出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又能契合元妃省亲之事,思虑周全。新颖而别出心裁,深得众人赞许,这就是创造的魅力。
借用是运用的初级阶段,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譬如读书多,引经拾典,说服力强,有文化也有文采,写人经过磨砺才能成就引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写人对问题的认识有独到之处,就借用“发人之未发,见人之所未见,化腐朽为神奇,于平凡中见新奇。”但借用是懒人的办法,是用现成话来套,容易俗气,容易演变为陈词滥调。比如说女子之美的“沉鱼落雁,闭花着月”,写人才学的“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让人无新鲜之感,也不能体现事物的独特之处。
化用是运用的中级阶段,是比直接借用更高的层次。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僵化不固守,能灵活变通,在熟悉中有思考,有变化。“问君能有几多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把“忍”改为“喜”,写出不同情境下人们喜之深喜之多。“积跬步至千里“化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正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简洁凝炼,有新颖处。化用比借用有新鲜感,有巧妙运用之能,更显棋高一着。
创新是运用的高级阶段,是金字塔的塔尖。人类历史进步的车轮是依靠创新推动的。创新是综合运用,既掌握了基本知识,积累了诸多学养,又能因时因地,顺势而为,又能融会贯通,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的新东西。有学识有思考有创新,充实丰富了语词,贴切地表达了情绪,如同宝玉的“沁芳”二字,让人叹为观止,思虑万千,比起借用和化用从内容上丰富许多,表达上生动许多,效果上新颖独特。
总之,要把知识转化为才能,要学以致用,就要经历借用、化用、创新三个阶段,借用是开始,是基础;化用是吸收变化,是提升,是创造的萌芽;创新是目标,是不能展说的最高端,不仅学习如此,其它现象也当如此。我们走在借用的路上,不断化用,不断创新,用别贝匠的创造改变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