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篇《琅琊榜》剧评,作者写得非常好。导致我这个已经看过两遍的人,还是忍不住看了第三遍。
如果说《琅琊榜》是近几年来难得的一部良心剧,甚至是目前难以超越的经典好剧,估计大部分小伙伴都会赞同。因为我在评论区看到很多人留言,有的说自己刷了五六遍了,有的说自己刷了十几遍了,有的说自己刷了二十几遍了,每次剧荒的时候,就翻出《琅琊榜》来看,连台词都可以背出来了……相比这些真爱粉,感觉自己像个假粉丝呢。
其实,同一部剧,不同的时间段观看,往往会得出不同的感受。就像同一本书《三国演义》,20岁看的时候,最喜欢诸葛亮;30岁再看的时候,最喜欢曹操;40岁再看的时候,最喜欢司马懿。
同样,三次观看《琅琊榜》,我的感想也有所不同。
第一遍,看服装道具演员剧情。
誉王出场,容姿不凡,气度华贵。加上刚好被太子追杀,一度让人误以为他就是主角。没想到梅长苏出场更加惊艳,一支玉笛横江而出,仙气十足。画面太美,用文字无法表达。
《琅琊榜》你刷了多少遍?就连琅琊阁那个神秘的锦囊“琅琊榜首,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短短几个字之间,都充满了才华。
那时候就觉得这部剧太完美了,演员,服装,道具,剧情以及主题曲都是360度无死角。
第二遍,看谋略,各种局中局,叹为观止。
梅长苏原是赤焰军少帅林殊,而不是天生的谋士。他之所以看起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是用了整整12年的时间来精心筹谋。并在金陵城各个领域中包括朝廷官员,都安插了自己的眼线后,才选择一个合适时间跟随好朋友萧景睿进(正)城(式)治(出)病(山)。
太多的精彩就不一一说了,就以谢玉的败落为例子吧。
谢玉是一品军候,夫人长公主是梁帝的妹妹,他表面上又装作不参与太子和誉王的党争。所以想拉他下马,还真不容易。
但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些年来,谢玉让亲家卓鼎风暗暗为太子杀掉那么多人的同时,也为自己挖了坑。
梅长苏这次为谢玉布下的局堪称煞费苦心:
第1步,让手下宫羽姑娘假装刺杀谢玉不成功,受伤后逃到秦般弱家门口。然后将自己的身世告诉秦般弱(相当于告诉誉王):萧景睿不是谢玉的儿子,谢玉还曾派宫羽的父亲刺杀过他,却阴差阳错杀死了卓鼎风的儿子。这样一来,卓家和谢家翻脸是必然的了。
第2步,借豫津之口“偶然”得知景睿的生日是四月十二日,梅长苏作为朋友,自然是要去参加的。顺便寻找各种契机,把宫羽,蒙挚,夏冬等一帮与谢玉有纠葛的人,全聚集到景睿的生日宴会上。
第3步的工作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准备了。让琅琊阁的少阁主蔺辰前去南楚,设法把岳秀泽师徒忽悠到金陵来。
岳秀泽是因琅琊榜排名而来挑战卓鼎风的,而徒弟念念郡主则是南楚晟王爷的女儿,她是来认哥哥的。她要当众揭开萧景睿的身世之谜,把他带回南楚。
第4步,暗中让飞流潜入谢府,提前把弓箭破坏掉,削弱谢玉的战斗力。因为梅长苏料到,当谢玉种种坏事被揭穿后,恼怒成羞的他必要引发一场恶战。
第5步,让誉王带兵守在谢府门外,一旦发觉里面有动静,便可破门而入,抓住谢玉把柄。
一切人员各就各位后,事情也如流水般顺势而来:
宴会上,宫羽故意弹奏伤感乐曲引起长公主回忆伤心往事——夏冬以仰慕为由要领略卓鼎风的武功(实际想试探他是不是夜袭内监之人)——岳秀泽中途突然闯入宴会要求挑战卓鼎风——比赛结束后念念站出来认亲——宫羽顺势说出谢玉当年要自己的父亲杀掉景睿,却错杀了卓家儿子之事……
一时间,矛盾激烈碰撞,兵刃相见,火花四射,场面顿时一片混乱。最后,长公主以死相逼,让谢玉放弃抵抗,这场大战才最终落幕。
《琅琊榜》你刷了多少遍?梅长苏在深深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内心深处也有愧疚。毕竟景睿是自己的好朋友,利用他的生日宴会揭穿身世,斗败谢玉,确实有点残忍。好在景睿为人豁达,善良正直,对事不对人,理性看待这一切。
第三遍,看人物角色,心理活动。
记得小时候看电视时,最喜欢问大人一句话就是“这个人是好的还是坏的?”
长大后看电视,慢慢地发现,很多时候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大家只是立场不同,想法和出发点自然不同,仅此而已。
梅长苏:曾经的赤焰军少帅,一表人才,能文能武,忠心护国。却遭小人暗算,一夜之间失去亲人朋友兄弟战友,自己也九死一生。忍辱负重,决心要雪洗冤屈的他,再次归来时,又怎么可能做回当初那个少年?
《琅琊榜》你刷了多少遍?靖王:从小深受祁王影响,为人刚正不阿,胸襟坦荡,正直诚恳。宁愿维护真相不受皇帝待见,也绝不同流合污。可是,如果你想保护身边至亲的人,如果你想为当年的好兄弟好朋友翻案,就必须坐到最高位置才能实现这个愿望。而通往最高位置的这条路上,注定充满尔虞我诈,太清高是行不通的。
梁帝:坐拥整个天下。江山社稷荣华富贵已然在手,却生性多疑,喜欢猜测。一封密函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就让他杀掉了七万赤焰军,杀掉了至亲至爱,实在令人心寒。如今,又让几个儿子为诸君之位,争得你死我活。
在面对质疑和不满时,他却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制衡朝廷,为了维护江山社稷的和平,甚至是为了给后代提前铺好路(例如想杀掉梅长苏,怕靖王以后受他控制)。从帝皇角度出发,你又能说他什么呢?
虽然大家立场不同,想法不同。但最终正义和良知还是战胜了权势和名利。所以才有“谢玉和夏江的败落,靖王战胜了太子和誉王,赤焰军反叛一案得以重审”的结局。
第三遍看完了,感觉还是意犹未尽。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知道下一次观看时,又会有什么新的感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