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好呀,我是路小姐Ella,很开心在这里遇见你!在这里,我们抵制“贩卖焦虑”,还我们的心灵一片净土,我们一起听故事、品人生。
今天的主题是“想写一本书”,看到这个主题好像一下子击中了我内心埋葬已久的“写一本书”的想法。我是一个“重度”文字爱好者,也是一个善用文字表达心境者,所以这些年来多多少少一直有在输出,不管是文字还是视频。
最初,我想写一本书的想法是始于我中学时代的一段“暗恋”和对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的热爱与怀念。那已经是几年前了,我记得还在我的公众号上写下了书名、前言、大纲和样张。
那个时候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是单纯的想记录,我想把过往的那些“小美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好让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有“回忆”可怀念。
但是后来为什么搁置了呢?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觉得“不真实”。那个时候的我初入社会,刚从农村走进大城市,刚被北京这座城市的节奏和自己曾经想都不敢想的项目与生活方式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我“低配的认知”,我在一边熟悉着职场规则的同时,也在否定着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过往的经历“太土”了、太不值一提了。
我知道我开始在慢慢的变得虚荣了,但是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觉得职业装、职业妆、高跟鞋、名牌包,这本就是一个职场人士“该有的样子”。
于是,慢慢的我忘记了来时路,忘记了我是为什么出发,忘记了我最初的梦想,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现在,内心也曾一度备受煎熬。但是,这一年的“暂停”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我想要的,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活法才是最精彩的。
所以,有了我和“趁早”、和“潇洒姐”的再次相遇,内心满是感恩。
回归到今天的主题,如果你问我现在还想不想写书?我的答案是“想”;如果你问我现在想写一本什么书?我的答案是“个人成长经历”的励志书;如果你问我你会给你的第一本书起什么名字?我的答案是《30岁,一点都不晚》。
之所以想写一本个人成长类的《30岁,一点都不晚》,就是想告诉所有和我有着类似经历的的小哥哥、小姐姐,如果你也已经30岁,还没能实现自己最终的抱负,请不要担心、不要焦虑,一切都还来得及。
写在前面:
30岁,乍一看一个“而立”的数字;
30岁,一个世俗中不再具有“玩儿”的资格的年纪;
30岁,一个象征着活力渐退、不再年轻的年纪...
曾经,在30岁到来之前,我也的确恐慌过、焦虑过。我惧怕年龄带给我的“年代感”,我焦虑年龄带给我的“压力感”,我恐慌年龄带给我的“替代感”...
而如今,真正到了30岁,我发现我反而淡定和平静了许多,曾经的因年龄而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它好像只是脑海里的一个“闪念”一闪而过,并不曾在你的脑海里有片刻的驻足。
30+的第一年,我让自己“暂停”了一年。我发现人生到了某一个时刻适当的停下来的确是有必要的,可能在你过往的日子里每一天都在忙碌的追逐着、奔跑着,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却也未曾得到你真正想要的,反而还把自己给搞丢了。
有一句话叫“慢就是快”,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呢?这个时代又有多少人依然在做着假装每天很努力的事儿呢?又有多少人内心的担心与焦虑让自己根本就没有让自己“慢下来”的勇气。
现在这个时代,好像只有让自己每天忙起来才显得自己是积极的、是努力的、是应该被升职加薪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每天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让自己价值提升的?是不是让自己越来越具备一个“超级个体”的特质的?是不是让自己有实现“第二梯队愿望”的潜质的?
其实,我觉得一个人年轻时走过弯路、犯过错并不可怕。如果年轻时不去试错,难道要等到“上有老下有小”时再去试错吗?那个时候你发现你会更缺乏勇气。
所以,我倒是很支持年轻人趁早去试错的,当然了,这个“试错”并不是说你可以天马行空、毫无计划、随意的去做某些“危险系数”很高的事情。而是,在不偏离大方向的前提下你可以大胆的去尝试。
比如,你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但是你毫无创业经验,只是听了一个看似很厉害创业项目,然后满腔热血的就想大刀阔斧去干,这就是“危险系数”很高的事情。
但是,如果说你是想做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为此你做了大量的功课,你研究了很多的优秀企业家前辈的成功要素、读了很多关于创业的书籍、调研了很多关于创业项目的风险性与可靠性,然后着手一点一点的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不管是先试着做一个小本生意还是在你想做的那个领域里还不错的公司见习,都是正确的试错方式,因为它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试错成本。
所以说年轻的时候多去折腾,成了,当然举家欢庆;败了,我们重新再来。年龄从来都不是构成一个人进步的阻碍,阻碍你进步的是你的心。
所以,30岁又怎样,当你踩着30年的人生阅历再次出发的时候,你一定会比曾经“一张白纸”的你走的更快、走的更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