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丨从无心到用心,实现觉醒式育儿

阅读丨从无心到用心,实现觉醒式育儿

作者: 百卉含英2024 | 来源:发表于2024-02-24 17:13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阅读了《家庭的觉醒》第二部分,打破7个常见的育儿观念上的误区,帮助家长找到真正的问题;今天,继续阅读第三部分,从无心到用心,改进教养方式,找到实现改变的具体方法,实现觉醒式育儿。

很多父母会疑惑:其实我平时也挺冷静、理智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反而容易变得情绪激动。这其实是一个人反应机制的问题。

比如,孩子质疑的时候,有可能是觉得他在挑战父母的权威;孩子拒绝的时候,有可能是觉得他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叛逆的时候,有可能会觉得他在故意气人。

这些反应机制,源自一个人的成长背景,他从小长大的环境、接受的教育、所处的文化等等,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就要先改变反应机制。我们可以试着对自己的一些反应进行审视,然后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

01从期望到投入

父母为什么会对孩子感到愤怒呢?大概率是因为对他们有过高、过多的期望。

比如:做什么事只教一遍,孩子马上就学会了;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指出来,孩子就不再犯了。诸如此类,一什么就什么,可能只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为了鼓励我们要敢于行动。具体的实现,还需要一个又一个的行动去得到。

这些期望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尚有难度,更不要说对一个孩子。因此要学会放下对孩子、对家庭过高的期望,认真地投入进去,不用执着于最后获得什么结果,而是去启发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收获。

02从“无心的反应”到“用心的陪伴”

什么是“无心”呢?就是面对孩子时,基于人们固有认知的,常规的反应。

比如,马上要开学了,很多孩子都会有假期综合症,开学焦虑症,不想上学习,只想放假。

当孩子与你交流的时候,你是表示理解与接纳,还是进行否定与教育?如果是前者,你会和孩子一起面对,找到负面情绪的根源,对寒假作业进行查漏补缺,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如果是后者,并不能帮助到孩子,还极有可能火上浇油,让负面情绪升级。

当孩子提出一个话题,父母并没有认真思考、回应,反倒来一大堆说教,告诉孩子:你应该关注什么,你应该怎么去想、怎么去做。

这样给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父母没有认真听我说的话,他们对我并不关心,不能理解我,只会给我添堵。以后,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我还是憋在心里,自动消化吧。

其实大部分时候,孩子是很愿意听家长说话的,我们也希望更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把“无心之言”转化为认真的倾听、用心的回应,把无聊的说教变得“有趣”。

陪着孩子聊一聊穿搭、电影、游戏、美食等等,某个孩子关心,但你却完全不了解的话题,这也可以开阔我们自己的视野。

试着和孩子做朋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才会有真正被陪伴的感觉。

03从混乱到平静

不要让孩子总是为了考第一名,为吃什么、玩什么而努力,应该鼓励他们相信并尊重自己的感觉,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而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学习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如果父母引导孩子用外在的成果、荣誉去衡量自己,孩子会容易变得物质化,无法静下心来。这样一来,他们内心的思想、他们的价值观就会产生混乱。

让他们从内心出发,考虑自己想做什么样事、想成为一个什么的人,这样,更容易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形成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关于《家庭的觉醒》,重点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我们都已阅读。作者在书中还专门写了一首诗,用来鼓励那些想要觉醒的父母们,诗的名字是《天赐》,也作为结束:

希望你有幸有一个这样的孩子——

他与你对着干,从而你可以学习如何放手;

他不听话,从而你可以学会聆听;

他有拖延症,从而你可以学会欣赏静止时的美;

他老忘事,从而你可以学习摆脱对于事物的依恋;

他过度敏感,从而你可以学会理智;

他总是心不在焉,从而你可以学会专注;

他敢于反抗,从而你可以学会打破常规思维;

他感到害怕,从而你可以学会相信宇宙的力量。

希望你有幸有一个这样的孩子——

他使你学会,这一切不是关于孩子,而是关于你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丨从无心到用心,实现觉醒式育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ro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