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爷领读: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很好地补充了“一万小时定律”原则,没有宽泛地给人画饼,没有毫无边际地鼓动大家用无用的时间来幻想自我改变,而是科学地制定了如何实现目标的计划和安排。一万小时定律的不妥之处:如果只是每天重复,重复一项技能,没有自我突破,只是在舒适区学习,是毫无用处的,想想中国大多数学生学英语的状况吧,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时间,远远超过了1万小时,然而能将英语讲得很流利或是在英语领域成为精英人士的少之又少。
刻意练习的方法论:
1、每天提醒自己不要进入自动完成的状态,要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要求;
2、自己做的事情不能越来越舒服,要逐级提高难度,并付诸实践,用更困难的任务来逼迫自己;
3、每天提醒自己别怕牺牲短期效率而放弃学习,坚持正确的事,慢就是快;
4、每天提醒自己,对重要的能力要重复训练,要注重积累的力量;
5、每天提醒自己,怎样有更好地反馈与激励。
电影推荐(励志电影):《摔跤吧,爸爸》《面对巨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2972/a55b773dd2ad368c.jpg)
胡适的四篇文章:
1、《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大学毕业生,即将离开大学象牙塔,走入社会大熔炉。胡适的赠言对如今的学生以及社会工作者有很好的价值引导,相对于学术研究,高校工作者,从事社会普通工作的学生们,往往更加容易陷入迷茫、没有方向、迷惑的状态。随着社会经验的增加,对岗位工作的熟悉,没有新知识的输入,往往精神世界很匮乏。没有在学校中相对淳朴、单纯的氛围,围绕你的是各式各样的人与繁杂的工作,以及生活的压力。胡适认为,抛弃学生时代的求职欲望与追求理想的状态,是走向堕落的表现。
胡适陈恳地希望学生们能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能做到以下三点来防保持身心的积极而上进:一、寻找或探索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让自己时刻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不要变得颓废而麻木;二、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这个观点相当超前,比如现在的斜杠青年,都是因为社会分工细化而显现出的社会现象,正是因为这种兴趣能长久支撑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三、对自己和对社会要有信心,始终要保持一份内心的镇定与对理想的信任。
结合自己来说,做文员的那段时间,做的都是杂乱的活。老板写好一份通知或合同,会打电话到办公室让我去拿手稿,然后哒哒哒打字,打印,毫无技术含量的活,既无聊又乏味,做长时间了,觉得自己毫无用处,精气神都慢慢地磨掉了。如果说,我能够重新换一个心态来做这个事情,我在打字的过程中,来学习老板的书写方式,语言组织,甚至想着以后干这种活怎么提高效率,自己会有意识地提高技能,并且不断给自己突破。
2、《少年中国之精神》
少年需要具缜密的逻辑能力,要有思想,能辩论,也能务实办事,并且不管他们怎么说,一定要从研究事实下手,最终能证实的事实才是真理。为了客观地认识社会,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保存这份科学的方法和实验的态度。
在如今的社会,更要与这样的人生观保持距离:一、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 二、退缩的认识观,消极的缩头主义 三、野心的投机主义,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利用他人。所以,胡适提出,真正的少年中国的精神,是要有批判的思想和冒险进取的勇气。
这个理论并不宽泛,是经得起推敲的真理。首先,少年作为国家的新兴力量,很有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变革者,他们拥有先进的理念和高效的学习效率,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强的塑造性。所以,少年不仅是要实现个人价值,更要回报社会,用批判的思想和进取的精神带动社会的发展,这样能形成良性循环,社会必将变得越来越好。
3、《归国杂感》
胡适出国7年以后再次回国,对中国的发展所见所闻比较失望失望,也发出了一些切中时弊的感慨。
大舞台的看戏事件,胡适看到戏剧角色还是二十年前的老古董,但是舞台布景风格和装潢已经是西洋新式的了,不免觉得奇怪,这些年的新角色去哪里了?新的文化力量是没有很好地培养呢还是大家对戏剧不感兴趣呢?逛书店事件,胡适看到新思潮的小说活读物书少之又少,出版界的读物还是被前人著作活老古董读物充斥着,不禁感叹到现代中国民众头脑新思想的缺乏。胡适还发现一个现象是,“时间不值钱”,很多人通过闲聊、逗鸟、喝茶等等,不思考的生活方式来打发闲暇时光,有些社会底层的人通过时间的堆叠工作来获得生计,使得自己的生命和健康都不值钱了。
再说教育,胡适对于当时学堂培养出的毕业生也有很多质疑,虽然学堂的课程很完备而全面,但是教的都是和社会脱节的东西,当毕业生进入社会的时候,是不实用的,也会造成毕业生眼高手低的姿态。
其实,仔细想来,很多弊端也都存在于现在。我之前去深圳打过工,是一家规模比较大的流水器械厂,每个人的工种都被细化了,可能你要装一个螺丝,就要工作12个小时完成这样一个重复的工作,工作的时候不能听任何设备,不能讲话,整个人就像一台冷酷的机器一样,去重复,重复,重复,等到12小时过后就回寝室,然后等到上班时间再去上班,再重复。你能说他们不认真,不努力吗,不能吧,他们比谁都坚持,比谁都应该敬重,通过辛劳的努力来获得生计。但是,他们的时间看着挺廉价的,因为他们是通过时间的积累来获得工资,收入,哪怕一小时8元,12小时就是接近100元了。正因为大家对时间的不重视,很多工厂的老板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地剥削工人,毫无规律的加班。如果我们都能把自己的时间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都能知道,时间的价值之大,那么就是一种新的希望的出现,我们会更加珍惜我们自己,并且找到能发挥价值的领域,并默默付出。
4、《名教》
对中国有没有信仰的讨论中,胡适坚定地说道,我们中国有一个很伟大的宗教,就是名教。我们竟然不自知,也不自觉,是因为它如空气一般,我们日日夜夜生活在空气中,竟不觉得空气的存在了。
胡适说,名教存在于生活方方面面,如:小孩出生时的取名,小孩摔跤后的“叫魂”,小孩或大人之间打骂时候的诅咒标语,家中不平安时候的请人画符,死了人以后的点主,豆腐店或形形色色的生意兴隆门联,社会阶级斗争时候的标语。名教的存在一部分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使得大家无意义地盲从,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心理上的过瘾。
少年人的一腔热血无处释放,也只能发泄于墙头的标语上,这种情感的发泄,比什么都容易,既痛快,又有面子,谁不爱做呢?照这样做,放一天假,开个纪念馆,喊几句口号,就算做了纪念了?好一个名教式的自欺欺人!
那么,联系到我们的生活,很多农村这样的名教形式还是存在着,灶头往往有祈拜老祖先的作用,村子里的仙婆婆和仙公公也越来越多,各种毫无根据的话听得人心惶惶。再到现在的一些企业,各种大标语,大情怀,大格局,从细节看呢,使劲克扣员工的工钱,甚至没日没夜地剥夺员工的时间。大家都会说,别人都是这么说,这么做的,不能不信啊。是的,从老祖宗传下来的习惯,是有一定的依据或是道理的,但是假如我们盲目地跟从,不进行思索哪句话是有道理哪句话是经不起推敲的,那么现代社会的人不过是披着现代的着装,骨子里都是几千岁的老祖先而已。
所以,当我们知道,名教不可信,可信的是科学依据的真理的时候,就会自觉去过滤或删选与事实不符的闲言碎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观念,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为我们剥除魔障的干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