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罗振宇的《我懂你的知识焦虑》,然后我开始真的焦虑了。
我怎么就写不出这么一本书?
这本书主要引用魔鬼经济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典型案例来说明问题。而就在我津津有味阅读的一瞬间突然发现,《魔鬼经济学》我是读过的,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都是我上大学时的必修课,想当年期末考试还拿了不错的成绩。此外,什么牛顿定律、尼日利亚骗局、150人法则等好多知识点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可是,为什么我就写不出来?
一.脑袋里的高质信息存储不够
写书是输出的过程,输出是以输入为基础的。回想过去,我根本就没有有效的“输入”高质信息。脑袋空空如也,怎么写书?
从大学开始,我的最大爱好就是看书,每年平均能看50本书,而且是一字一顿的认真看。每每读完一本书,我就会在笔记本上将书名记下来,并长期以此为荣。和别人交流时,如果提到的书是自己看过的,那更觉了不起,感觉相比其他人,自己真是高雅的不要不要的。
然并卵。
事实上,我没有比别人更聪明,也没有比别人思考的更深。我和不阅读的人没什么本质区别。甚至,当我洋洋得意的“看书”时,别人在精心打磨自己的其他技能,长时间过后,无论在个人能力和工作业绩上已甩了我好几条街。
如今,我看着笔记本上的一个个书名,熟悉又陌生,最重要的是我根本想不起这些书对我有什么帮助。好像,曾经看过的书、上过的课,跟看过的一场场热闹一样,当时还沉浸其中,而后发现这些“热闹”没有让自己有任何提升。
以前,我相信那些好听的说法,“书籍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是体现在整体气质当中的”,“阅读不应该带有任何功利性的,而应该把它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妈呀,这简直是狗屁理论。阅读本就是为了获取信息,如果阅读过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要么是书籍太烂,要么你自己获取信息失败,总之都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所以,即便我看再多的书,浏览再多的文献,而并没有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信息,那之前所花费的时间都是徒劳,如果算上机会成本,这样的阅读更确切的说,是在损耗生命。
二.脑袋里的信息没有深入加工
好多老师一再提醒我们: 你们一定要深入思考。我尝试了挺长时间,不停的思考同一个问题,可怎么就感觉深不下去呢。那时那地,我能想到的就那么多,甚至干坐几个小时后的思考结果,依然是那最初2秒钟的灵感乍现。
后来,为了让阅读更有效,我在接触所有阅读材料时,无论是中英文,我都会边接触边思考:这段话说的有道理吗?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怎么样应用才能跟我有关系?这个说法是不是可以解释之前的那个问题?它还可以解释我的哪些疑问,它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哈哈,这样的实验简直让人惊喜连连。
我能明显感觉到,思维不再是直线型的跟踪作者思路,而变得更加立体,像个不安分的孩童一样,在页面上跳来跳去,兴趣傲然。看再严肃的书都不会瞌睡犯懵。这样的阅读,仿佛在每本书里寻宝一样,久而久之,我竟能将很多看起来不相关的信息联系起来,应用起来。如此之后,即便是很久以前看过的东西,我也能清楚的记起内容。
后来我在《心里学导论》这本书中,找到了这种阅读方法的理论依据。
就是反思式SQ4R阅读法。SQ4R分别代表概览(survey)、提问(question)、阅读(read)、测一测(recite)、想一想(reflect)和复习(review)。这六个步骤能够有效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不但能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还有助于长期记忆(Taraban, Rynearson, &Kerr, 2000)。
所以,要运用获取的信息,就必须深入思考,深入加工。这思考和加工决不是坐在书桌前,苦苦冥想同一个问题。而应该是,将不明白的问题时刻放在脑中,不论是在阅读、学习、或做其他事情时,将新获取的信息作为工具,反复去重新解读那个问题,要将不解的信息大卸八块的肢解,分崩离析的去研究,三维,四维的视角统统派上用场,总之要将信息消化在血液里。
如此一来,信息才真正获取了生命力,同一信息可以上蹿下跳的在各个场合扮演重要角色,去帮助你分析、解决各类问题。
三.脑袋里的信息没有融会贯通
没有串联的信息,就像没有缝制的布料,质地再好,花色再美,也始终不是一件衣服,用处终究有限。又好比,一颗颗珍珠只有串在一起才能是珍珠项链,才是昂贵的装饰。
虽然《我懂你的知识焦虑》书中,引用的好多案例我都知道,但也仅限于知道。这些案例就是没有加工过的信息,杂乱无章的散落在我脑中。而罗永浩把他们串了起来,既做成了项链,也制成了衣服。
一本书,其实就是将作者的思维过程,结果,更系统的展现出来,内含逻辑,有组织架构。文章是书的组成部分,但一本好书绝不是文章的简单堆砌,它应该能够展现作者的整个思维网络,包含事物的陈述、研究、延伸、拓展,是作者将毕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
所以,要想写出一本好书来,首先得储备大量高质信息,其次是精耕细作,深入加工信息,最后是将所有信息融会贯通,集成系统。而事实上,这三个步骤不是独立的,也不分绝对的先后,可以同时进行,同时完成。
又或者,写书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书不过是一种载体,是将脑中的东西以书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已。
大脑才是幕后那个终极大BOSS。一个持续升级的大脑,就像泉眼一样,能够将智慧的活水源源不断输送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