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休息,我就想去银行一趟了。
路过金鹏广场,一个攝影师正在教导着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在一辆轿车前怎样开车门了。而他的旁边,正站着一个手拿一捧鲜花的年轻人。
瞧这阵势,就知道是准备去接新娘的。我自顾自往前走,到了桥头,又想起还要带身份证了。所以,我就只好又往回走。
回走,路过酒店的门口,发现门旁和顶上已装饰了一番。门前,一辆缀满鲜花的婚车停在了门口。一群手拿鲜花和烟花的年轻人喜气洋洋地站在车旁和门边。一个年轻人正对着一个手拿烟花的年轻人说道:“等人出来了,你就放!”……
当我再次从家里出来经过酒店时,刚才的婚车已不在了,一辆辆扎着红花的轿车正徐徐地从门岗驶出。
过门岗,总要收费的。这时,透过车窗,正看见一辆车内的一个年轻人不满地道:“我们集体住宿的,还要收费啊?”
听闻此言,我这才回望了一下酒店的上面。那上面的屏幕显现出“欢迎西财师生入住本店”的红字。我这才明了,原来这场婚礼是西财师生到此举办的。只是不知婚礼的主角是老师?还是学生了?如果是学生,究竟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呢?
我想:“本科生应该不会吧?正常的话,22岁才能毕业,如果是男孩,也是刚够结婚的年龄的。如果月份小,或许还不够呢!是硕士吗?或许有可能,博士,那就更有可能了。”
只是,有那么多的师生一起来参加,应该是来送亲的。婚车都开来酒店了嘛!
这时,我又想起了:“不对啊?刚才,我还看到那个攝影师在教一个年轻人怎么开车门呢?”
能开车门的,应该是新郎吧?送亲的人到了,按说,应该只有新郎才能到车前来开门迎接的吧?这样一来,难道说今天办喜事的主角应该是师生或是同学了?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一起来,一起往的啊!
说到同学,这时,我就想起早上老婆跟我说的:“女儿五一回来,要去参加她同学的婚礼。”
当时,我就问她是谁了?她说叫FM,初高中时的同学,处的比较好的。
我又想:“是啊!如果处的不好,能回来吗?”平常在外地上学,一去就是一年,没事她可不愿回来的。就连过年,导师也不希望她回来,还说:“年有什么好过的?”可见,导师对她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加上学业的繁重,想要回来一趟,已是相当的不容易了。
学生所熟悉的也就是老师和同学了,彼此相处也是坦诚、单纯和真挚的。只有步入到了社会以后,才会有领导和同事。可是,同事和领导又哪有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感情单纯呢?
人只有步入到了社会以后,一切才会变的。三、五年,或若干年以后,如果还像当初的模样,就少之又少和难能可贵的了……
今天,能看到这么多的师生去参加一场婚礼,还是别具一格,头一回见的啊!当看到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模样,仿佛我也变得年轻了。只是,青春虽好,时光不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