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绘本讲师21天阅读原创
绘本讲师训练营【43期】8/21阅读原创《森林大熊》

绘本讲师训练营【43期】8/21阅读原创《森林大熊》

作者: 廣玖 | 来源:发表于2019-11-28 22:31 被阅读0次

    43007 唐旭

    绘本:《森林大熊》

    文:约克·史坦纳

    图:约克·米勒

    翻译:孔杰

    南海出版社

    绘本讲师训练营【43期】8/21阅读原创《森林大熊》 绘本讲师训练营【43期】8/21阅读原创《森林大熊》

          《森林大熊》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在现代文明中,人类对自我的迷失和找寻的寓言。冬眠的大熊一觉醒来,发现整座森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工厂管理员把大熊当做是偷懒耍滑的工人,喝斥他立刻开始工作。大熊一次次为自己辩解,却一次次遭到否定和嘲笑。于是他自己也渐渐动摇起来,忘记了自己究竟是谁,来自哪里……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拥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促使人们像大熊一样思索:在现代文明的惯性中,我们到底遗忘了什么?

          这本绘本曾获得德国绘本大奖、国际绘本艺术金牌奖等。这是一本探讨人与自然、自然与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与人三者关系的不朽名著。

          文字作者约克·史坦纳是公认的善于在讲故事中思考的人,而图画作者约克·米勒更是长于在画面中使用镜头感,在真实细腻中创造出无穷的想象空间,二者结合,便造就了《森林大熊》独有的魅力。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方式凸显了写实与幻想的结合,将思考与哲学深刻地融入其中。作者约克·史坦纳特别用心地组织人物的语言,描摹出每个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他不置议论,只讲故事。平静的语调,讲述的却是一个荒谬与逻辑并存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思想的丰沛与深远。

          绘者约克·米勒善于用画面唤起意念,用细节传递信息,用伏笔引发感动,所以,他对画面的布局十分讲究。

          怎么讲究呢?漫画格的使用赋予了画面动感,大熊的苏醒和困倦都呈现在动态的过程中,而镜头的转换则造成时空的自然交替,大图与小图的错落安排,使场景时而开阔,时而集中,仿佛画面也具有了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有人评价他是“善用镜头的电影导演”,镜头水平不变,通过推位摇移,构成前景、近景等多种分镜,还有那些与身份地位形成绝妙映衬的人物神态动作、办公室里的陈列,则传递出些许成人化的趣味、讽刺和冷幽默,为绘本带来复杂的况味和多个层次。

    例如:

    1、用画面唤起意念

    故事一开始:“树叶开始往下落,野雁成群向南飞。”

    画面:枯黄的树叶、向南飞的野雁,传递冬天来了的“视觉影像”。

    要传递一个意念或讯息,最好是描述画面,让给读者脑海中形成一个视觉影像,意念自然对应而生:冬天到了,大熊要冬眠了。

    我们用画面来描述情景,传递给孩子,让他养成图像思考的习惯,培养他的观察力。

    2、用细节传递

          在这本书中,细节是最为丰富的,大量细节都集中在大熊被工厂管理员发现,被逐个带去见人事主任、副厂长、厂长、董事长这几页。

          我们知道,人事主任官比较小,副厂长官比较大,厂长官更大,所以,画面的安排就随之放大。再看其中一些细节,副厂长只有一个秘书,厂长有两个秘书。副厂长的秘书是老太婆,厂长的秘书是年轻美眉,发色还一黑一金。副厂长接电话,厂长看报纸,老太婆埋头打字,两个美眉嬉笑聊天。灯具、画框、窗景……都各自不同。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人物的真相。

          我们看绘本,除了赞叹故事的精彩,享受图画的丰美,如果能看出创作者如何深思熟虑,如何决定书的基本架构,就像看到建筑的蓝图、乐曲的乐谱一样,别有一番乐趣。

          也就是说:高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视野,角度不同会有更多面的思考。

        《森林大熊》和《再见了,小兔子》,都是约克·史坦纳和约克·米勒共同创作的作品,都是与自然、人类和工业文明相关的主题。

          人生道路千万条,我们该何去何从?孩子们也许通过这样的阅读,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绘本讲师训练营【43期】8/21阅读原创《森林大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vi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