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无声告白》有感

读《无声告白》有感

作者: 晴天爱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6-30 15:00 被阅读27次

    文/逸飞

    读完《无声告白》后,心里是难过的,压抑的。故事以莉迪亚的死为起点,一步一步地揭开悬念。 詹姆斯.李是莉迪亚的父亲。

    詹姆斯是个美籍华人,父母都是美国社会最底层的人,所以詹姆斯从小受尽人间冷暖,受尽异种歧视给他带来的无限痛苦。他隐忍着,他坚持着,直到玛丽琳的出现让他收获了如冬日暖阳般的美好。 玛丽琳是莉迪亚的母亲,玛丽琳是个纯粹的美国人,在对职业充满性别歧视的年代,玛丽琳坚持选择与众不同,坚持扎在一群男同学中学习物理和化学,执着地梦想着以后可以成为一名医生,并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直到她遇见了詹姆斯.李。

    玛丽琳骨子里追求与众不同的劲儿让她对詹姆斯.李,这样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产生了好感。而一直自卑的詹姆斯.李,却也因为玛丽琳的主动靠近和垂青而特别的兴奋。于是,两个特别的人就这样结合了。 玛丽琳不想过如自己母亲般的生活,不想每天以家务为伴,却在大学还没毕业时就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接下来,她的孩子出世了,可爱的内斯和莉迪亚,他们都有着中国人的面庞、肤色,但莉迪亚却不同,她有着让玛丽琳和詹姆斯无比自豪的蓝色的眼睛。 故事的真正转折其实是玛丽琳的离家出走。玛丽琳自私的想要抛弃詹姆斯和孩子去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梦最终因为汉娜的孕育而破灭。可未曾想玛丽琳的离家给内斯、莉迪亚和詹姆斯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就像毒药一样,渗透到了詹姆斯和孩子们的血液里。

    内斯和莉迪亚以为母亲已经死了,可没想到母亲却回来了。孩子们害怕再度失去母亲,所以母亲的回归并没有让他们兴奋,反倒让他们在面对母亲时更加地小心翼翼和谨慎。莉迪亚一度以为母亲是厌烦了烹饪,所以才会将泪水撒满了烹饪书,所以莉迪亚把母亲的烹饪书藏了起来。玛丽琳也因为莉迪亚的举动而产生了新的想法,她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打算让莉迪亚去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此时的莉迪亚,为了讨好母亲,为了充分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为了让母亲不再离开,忍受着母亲强加给她的一切,她总是以“是的”“我喜欢”来回答母亲所有的要求和叮嘱。玛丽琳因为莉迪亚的乖巧而重新燃起了斗志和希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将女儿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的梦想中。 玛丽琳的离家出走,也给詹姆斯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他脆弱的异种的心被刺痛了,他想特别的自己也许真的拴不住纯种美国血统的妻子,所以他忍受着玛丽琳回来后再也不好好做饭的行为。

    同时,他自己明明受异种的困扰,自卑到没有正常的社交,他明明只是独来独往,却还将自己内心对于朋友和交际圈的渴望强加给了莉迪亚和内斯,他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梦同样强加给了孩子们。 詹姆斯的卑微弱小在儿子内斯的身上显露,“游泳事件”让他以为儿子也要重蹈覆辙。反而他却觉得迪莉娅是受欢迎的姑娘,有着和身边人一样的蓝眼睛,那么的漂亮和可爱。正因如此,迪莉娅短暂的一生除了背负着母亲的梦想外,还承载了父亲“合群”、“要受欢迎”的理念。莉迪亚用一生,去弥补父亲和母亲过往的阴影。

    家中另外两个孩子,大儿子内斯和小女儿汉娜呢?内斯的天体学梦从未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关注。汉娜则像空气一般存在,桌子底下,沙发背面、墙脚成了她经常待着的地方。父母的焦点永远都在莉迪亚身上,几乎忽视了内斯和汉娜的存在。 莉迪亚每天顶着母亲巨大的关注度生活,她接纳了母亲安排给她的所有的一切。虽然她不喜欢,但为了讨好父母,为了在父母身上得到更多的温暖,她一直装作喜欢父母给她的所有安排,包括每天晚上假装和朋友通话。 莉迪亚装得很辛苦,她其实无法承受来自父母的更多的期望和关注。玛丽琳和詹姆斯从不知道莉迪亚的真实想法。唯一懂莉迪亚的内斯却也因考上了哈弗离开了家,莉迪亚对于未来来自于父母更重的期望充满了恐惧,她对于未来的生活是绝望的,所以她选择了死亡,用死亡的方式寻求最终的解脱。

    小说整本读完,压抑过后却有着对于教育的深刻反思:

    首先,孩子是多么恐惧失去父母,只有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大的依靠,生命源自于父母,生活也依靠父母,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身边只要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便不再恐惧。失去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是根深蒂固,歇斯底里的。所以,对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在能力允许的范围,不要让孩子体会到阶段性父母不在身边的不安感和恐惧感。要让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身边,要让孩子时刻都有安全感。父母只有多陪陪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

    第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自由快乐的做自己。80后因为社会经济阶段性转折,所以都会面对60年代的父母对自己有过高期盼的情况。家中经常飘荡这样的句子:只有好好学习,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只有好好学习,以后才能有出息。父辈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强加给了孩子,多数孩子只能默默的接受来自父母的期盼,很多孩子都生活在压力中,有些逆来顺受,有些则通过叛逆来挑战父母的威严。对于孩子,我们要少一点儿灌输,多一点儿沟通,给孩子们的成长多一点儿空间和时间,给孩子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力。

    第三,中庸之道,适度的爱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爱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度。在很有爱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身心多数是健康的。在家庭关系不和谐,缺乏爱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爱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内斯和汉娜其实在家中是缺乏关爱的,而莉迪亚则承受了太过于多的关爱。爱,适当就好,不要太多也不要过少。适度的爱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过度的爱只会压垮孩子的未来。 父母对于子女的影响真的是太重太深了,父母的想法直接影响了子女的一生。好的影响会让子女一辈子自由自在、轻轻松松,而不好的影响则会让子女一辈子背负沉重的包袱生活,生活也丧失了本应有的意义和价值。为人父母,就要充分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而且要张弛有度,不能将过分的意愿强加,也不能任由子女走向错误的方向。

    回归到现实,我也有一个疯了的堂妹。堂妹疯了,与她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弱有一定的关系。 但我觉得教育还是导火索,外界的压力触碰了妹妹心理所能承受的底线,所以妹妹的心里防线才会崩塌。

    哥哥姐姐们的优秀,让父母对妹妹的教育有了对比,让父母对于妹妹有了更高的期盼,可妹妹又不是哥哥姐姐,她只是个那个内心很脆弱的小女孩。 妹妹为了讨好父母,为了让父母对自己有更大的认可,顶着无法承受的压力去竞选班长。 在当班长的过程中面对来自同学们对班长权威的挑战的压力,回到家后却依然不能因为自己努力获得班长的职位而减少父母对她的告诫、谩骂甚至掌掴。

    她平时安静内敛,小心翼翼,她只是个心里承受能力很弱的小女生而已,我们不应该对她有过高的期盼。 她只要在她的舒适区开心的活着就好,不需要努力的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贡献。

    如今,她疯了,时而癫狂,时而安静地几乎就是个傻瓜。 她什么也不懂,想要什么就很执着的去要。 18岁的年纪却只有12岁的心里年龄,每天自由自在地活着。

    我在想,妹妹的疯其实也是寻求解脱的一种方式,她不过是想要用“疯了”的这种方式做真正的自己,自由自在的活着。

    就像《无声告白》封面的那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妹妹只是提前用疯癫的方式摆脱了他人的期待,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无声告白》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vt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