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这是这篇小说的的开头,仅这一句,就想继续读下去,因为我想知道为什么。书的开头就注定了这是一个悲剧故事。16岁少女的死亡拉开了故事的帷幕,用锋利的方式划破家庭表面的祥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刀锋上起舞,小心翼翼地寻找心灵的归途。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五味杂陈。
我们一生想做的却又无法做到的,无非是摆脱他人的期待,做真正的自己。
詹姆斯希望莉迪亚能融入人群,因为作为父亲他一辈子都孤独,朋友很少;玛德琳希望莉迪亚成为医生,因为作为母亲她养育三个孩子早已经无力实现年轻时的梦想,于是将这份期待寄托与她。
莉迪亚受尽父母的宠爱,享受这种爱的代价是承载父母的梦想,按照他们规划的人生去实现所谓的梦想。这种爱是自私的,他们只是在弥补自己人生的遗憾而已。“如果你不愿意笑,就不要笑。”书中描写过几次莉迪亚的笑,淡淡的,有超出同龄人的成熟,这种成熟也让她为了整个家庭的平衡做出牺牲。以至于最后彻底崩溃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莉迪亚的死是自杀不是是意外,她想找个出口,让自己逃离满载压力的生活,才选择进入湖中,溺水身亡。
父母想要的东西太多,希望孩子学这个学那个,有多少是因为自己曾经没有学过这些东西,因而想法强加给孩子?莉迪亚是十分懂事的,压抑了十几年,她假装去和朋友看电影,假装和同学打电话,为了不让詹姆斯担心她不懂社交;拼命学数学,做习题,为了博得妈妈一笑。却没有想过自己能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内心。
而压抑的感情只会爆发,不会消失。
这本书把那种中国式又国际式的“隐忍”与误会推向极致。令人窒息的爱与不知不得,令人心疼压抑的一家,在最后几章我终于忍不住泪目。
像亚马逊编辑推荐所说的那样,这本书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本文中的家庭关系,而是莉迪亚身上的、自己与家庭的矛盾。
如果你还习惯言不由衷,如果你还活在别人的期待下,推荐你这本书,准备好几小时的低气压,请换种方式爱家人,勇敢表达真实的自己,勇敢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