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与瑾槐书堂

我与瑾槐书堂

作者: 水墨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7-04-19 12:37 被阅读0次

                        之一:聆听陈子善

    瑾槐书堂讲座现场

           朴素中演绎了研究者的踏实,风趣中展现了研究过程的累积。

           第一次走进瑾槐书堂,便跟着子善老师去领略了一次美好的现代文学之旅……曾读过子善老师的书,也喜欢他研究的一些现代文学作家,可当面聆听子善老师的文学讲演还是第一次!

    瑾槐书堂内一角

           子善老师的讲述是平实的、风趣的,更如同茶余饭后朋友间的畅叙,没有任何的所谓学术的刻板,也没有丝毫大教授的语境,只是在许多信手捏来的文学趣事中,为我铺陈出了一条关于文学研究者真实而艰辛的旅途……

    讲述与聆听

          子善老师的整个讲述,有许多许多让我倍感亲切的真实故事:他说起了自己的学历与成长,让我想起了华中师大的老校长章开元先生也曾风趣的谈起自己的学历只是小学一年级;他讲到自己曾在华师大图书馆工作,我便马上想起了丽娃河畔的逸夫楼和陈誉老馆长;他说起自己刚开始工作时在华师大中文系教写作,我又想到了华师大中文系写作教研组的王祖光老师为我们夏令营的学生讲授写作课程;他说起和李辉老师一起与巴金的交往,我又回想起在上海思南公馆参加由李辉老师负责编辑的王宗英文集的首发论坛……本来,我很想听听他讲述他经常去的那间上海张爱玲公寓里的“张爱玲咖啡馆”的趣事,可惜那天没有听他讲起……

    聚精会神与认真思考

          其实,周末的文学讲座就应该是这般轻松且充满了趣意的畅聊!整个讲座,我品着自己带去的兰花香型野生绿茶,一直微笑着享受了一整个下午……

    薛福成故居西花园

          真心感谢瑾槐书堂!在我们喧闹的城市中心,在美丽的西花园里,为我们这座小城市的文学热爱者、阅读爱好者们免费提供了如此高规格、高水准的精神陪伴。谢谢!

    西花园的春色

                      之二:相遇·喜欢·理解

    瑾槐书堂

           因为相遇,我又一次走进瑾槐书堂……

           因为喜欢,我又一次聆听文学讲座……

           因为理解,我又一次学习巴金人生……

          春雨绵绵日,雨过天晴时。这个周日的下午,我们又一次相聚在薛福成故居西花园里的怀顾堂中……堂主请来了大上海巴金故居的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周立民先生为热爱文学、热爱巴金先生的无锡瑾槐书堂朋友圈的朋友们作题为《有些相遇,可以改变人生——巴金与我们》的专题文学讲座。

    开始讲座

          说起巴金,我便想到了自己和巴金先生的三次人生相遇……第一次应该是在我五、六岁时候吧,妈妈大概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给我念完了巴金先生写的《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妈妈从来不跟我讲童话,妈妈喜欢给我念小说,而且都是长篇的。我外婆就更特别了,总给我念历史小说、历史故事。当时我听完巴金的《家》后,自己还很清楚地记得跟妈妈说过,将来长大以后也要写一本“我的《家》”。因为,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听妈妈讲我们自己家里的许多故事……

    出神入化地聆听

           第二次相遇,应该是上了中学吧。那段时间,几乎是连续看了巴金的小说《家》和由巴金小说改编的电影《家》,以及有江苏话剧团演出的话剧《家》。尤其记得,江苏话剧团的副团长张辉老师不仅演了话剧,还出演了电影《家》里面的“老三”觉慧呢!张辉老师的表演,让我至今回想起来还那么清晰可见。顺便说一句,我们那个年代上学,课余时间大多是去看电影或者看戏剧表演的,如今我自己收藏的戏剧演出说明书大概至少也有上百张吧!

    休息时的瞬间交流

           第三次相遇应该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吧!巴金先生的《随想录》第一集出版了,我赶紧买来细读,并且还认认真真地在书上做了许多划圈点注的眉批笔记。大概又是连续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吧,把巴金先生写的《随想录》一套五集买齐了,读完了,还顺便查阅了大量关于巴金先生和他夫人萧珊的许多美丽的爱情故事和传说,了解到他的夫人曾经从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远在他乡的文学爱好者,从读了李大哥写的《激流》(后来出版改名为《家》)开始与这位陌生作家从通信到见面,再到恋爱,再到由母亲陪着三个人的一顿饭,再到两人一起出游,之后结婚……这些点点滴滴的真实故事里所展现出来的一位真实作家的人生轨迹!尤其特别的一个情节是,巴金的夫人萧珊很早就离巴金而去了。后来的几十年,巴金的床头一直摆放着夫人萧珊的骨灰盒,就这样夫妻阴阳相伴。记得,当时自己还为学生开了关于巴金的文学讲座呢!

    签名登记参加讲座

           这样的文学阅读和精神相遇,或许才是真的会影响和改变我们人生的。今天,为了聆听周先生关于巴金的讲座,我再次掀开自己曾经的阅读记忆,从书柜里翻出这套30多年前买的巴金先生的《随想录》,重新阅读起我当年用蓝黑墨水公整地划上波浪线的一些句子和片段:“这真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这是极其可悲的民族虚无主义!”“我只想反映我熟悉的生活,倾吐我真挚的感情。”“经历、环境、教育等等都是读者身上、心上的积累,它们能抵抗作品的影响,也能充当开门揖‘盗’的内应。”“苦难并不能把一个人白白毁掉。”……在曾经的那个年代里,说真话如此艰难,巴金先生自己的生命历程里也曾无奈地说了很多的假话,希望有一天真的能读到巴金先生曾经写过的那些“假话”的材料!

    讲座现场一景

           周先生在讲座里尤其重点地点道,真正的相遇是要“用心”才能体悟到的。和巴金先生的相遇,今天的讲座可以算是我人生里的第四次吗?希望以后还有第五、第六次……

           更希望我们的瑾槐书堂能为更多的无锡读书人朋友提供与真实历史、真实人物、真实作品的美好相遇!祝福瑾槐书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瑾槐书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wc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