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五年(1082)三月,米芾卸任长沙掾,经黄州回都城东京候补。当时,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米芾专程前往拜访求教于东坡雪堂。苏轼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运思清拔。米芾问道:“何不一节一节画呢?”东坡回答道:“你什么时候看见竹是一节一节长出了的呢?”又作枯木、怪石,枝干虬屈无端,石皱硬。米芾《题苏东坡木石图》诗云:“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米芾《画史》说: “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米芾说苏轼笔下的枯木怪石实际是写出了积压在他胸中的郁结,抒发了他胸中的抑郁与不平之气。
一蓑烟雨任平生观米芾《题苏东坡木石图》之诗,又何尝不是把一个四十岁中年人的人生经历和孤独无奈以题画诗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看来,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岁月都不会饶过一个中年人。
今时光近中秋,本来属于秋高气爽的日子,却不得不承受着天气闷热带来的种种难受。外面轰隆隆的雷声,雨却下不下来,故意跟人开着玩笑似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年怕中秋月怕半,岁月平添了些许时光。我想起日夜为儿担忧的的母亲,我想起乡下秋天漫山的野草,我想起儿时秋天在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可惜再归来时已不是少年。
中年人的生活,原来是你想象不到的孤独。有人说:人到中年就如孙悟空,戴上金箍便不得不向现实认怂,看似降服了妖怪,依然敌不过它们后面的后台,一路向西,单打独斗,一如中年,孤苦至极。一个中年人对孤独的定义,是人生中刻骨铭心的痛。一个中年人对孤独的解释,是手机里的通讯录越来越长,可交心的人却越来越少。仔细想想,周围也没有可以倾诉的人,大家生活都不容易,何必给别人带来无由的烦恼,不是别人不信你,就是根本无法理解。人心是最温柔也是最可怕的东西,有时候不如这东流的水。鬼知道你经历了什么?有时候,只能自己独立面对!有时候,只想一个人呆着。生活已经被挤压得密不透风,就让“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喝杯茶吧。
人生纵有万千姿态,唯中年得千万孤独。年轻时喜欢聚会,三五成群,称兄道弟。人到中年也会经常聚会,却不称作聚会了,称为“应酬”,因为大多时候不再有那种心里的渴望,而是多了一份稳重和附庸风雅。中年人都是一群孤独的人,应酬过后,回到家,只剩下孤独的身影。孤独和脆弱,跟中年两个字联系在一起,如影随形。有时候那种无能为力的一件事就能把人折磨得憔悴不堪、体无完肤。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房贷医药费等等,都成了一点点的压力,督促着一个中年男人,不敢停下,在生活的重压下苟延残喘。所以会时常焦虑,彷徨,忧虑,也许这就是一个中年人的真实写照,不敢松懈也不敢停。
有人说中年人的孤独,自带一种坚忍不拔的属性。可如果不是无人依靠,谁愿意去选择一个人的坚守。人到中年,你能够为所有人活,却很难活出自我。你会发现,你的各种委屈都需要自己慢慢消化,你的经历不用逢人就讲,真正懂你的没有几个。你只能选择打碎牙齿咽进肚里,独自面对命运安排下的一切,包括惊喜与苦难。
在孤独面前,是怎样的一种选择?苏轼一世孤独,壮志难酬、仕途坎坷、朋友离去、茕茕孑立、不被时人理解、爱人早逝等,苏轼种种的失意,终究抑制不住他的才情。但成为一代文豪,毕竟不是他的本意,他不过是人生孤独时,把抑郁之情发之笔端。这种难言的孤独,更与何人诉说? 米芾是理解的,在东坡死后,他写下了“招魂听我楚人歌,人命由天天奈何。”的诗句。
人这一生,其实注定无法回头,好的,坏的,都是过去。白云苍狗,所谓故人旧事,不过时光的过客,必然要留在往日的风景里。切记,莫回首,大步向前走。
人生即使有太多不如意,但是生活还要继续,生活本就是一场与孤独的博弈,睡前放下一切,醒来便是新生,不管风吹浪打,一蓑烟雨任平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