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931770/86be4f6cae32e062.jpg)
最近在看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这本书前两年看过一次,书中关于“断舍离”有自己的观点: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刚看过书之后,有很大的冲动想要去实施“断舍离”,可是操作起来总会犹豫不决。我总会在一堆物品当中再去做取舍保留。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31770/b01e33be97276864.jpg)
这两天又重温了这本书,我突然间意识到人生不仅仅是在做加法,更大的智慧应该是学会做减法。细想这么多年来我总会有囤货的意识,我会在囤面膜、囤零食、囤衣服。而往往我囤了一大堆,最终的结局都是用不了堆在那里,可接着我还会再买。想来想去,对我来说,有这样一种心理是最容易让我消费的,就是我会很没有安全感。为什么一定要买一大堆的保养品或化妆品?因为打折便宜,然后囤货,因为今天不买后天就买不到了,如果我用完了买不到怎么办?我总会有这样的担忧,这种没有安全感的暗示会让我无形中产生很多买买买的想法。
买买买的这种问题到底是什么?就是家里会堆满东西,永远都是满的状态。就像我们知道有一些老人家,就会有这个习惯,喜欢住在一个东西堆满的一个屋子里,他只有看着满屋子里的东西才觉得是安全的。但是,实际上这样子的生活品质并不高,因你居住的空间,被这些因缺乏安全安而囤积的东西东西占据着,所以房间会越住越狭小。也就是说这些你买的所有东西其实反馈出的是你对人生的态度。 你因为这样害怕,不舍得扔掉,就是因为你放不下一个过去。所以囤集这些东西都是对未来的一种不安全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31770/cd6020d5e5ffd073.jpg)
《断舍离》就是告诉我们,从整理物件到审视内心,我们必须要谢绝过杂乱又迷失的日子,所以把这些囤积的东西送掉,或者是你不要这么急着把家里东西堆满,你不及时会用到的东西,你就会发觉你的家变大了,你的空间宽敞了,你的心同时也整理出一个宽敞的地方。就如书中所讲的:“断舍离的不是物品,而是你自己,因为你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如果你在择物交人的每一步,都做到了断舍离,相信你的人生一定简单而快乐,人生一定轻盈而丰富。”以往,人们总会也最擅长做的是加法,“越多越好”、“多多益善”都体现着人们内心的贪婪的欲望。人性本是如此,总会有占有欲支配着人们的贪心和欲望。有人说,欲望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旦打开就很难收住。我们在不断的占有、囤积的时候其实是在把自己的的灵魂塞得满满的,满到几乎要堵上了精神世界的窗口。一旦精神世界感到贫瘠和荒芜,人生也好不到哪里去。
舍弃手里的东西很难吗?为什么不移走那些占据你生活的东西?我们人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为什么要在这短暂的一生的道路上设满重重障碍?书中说道:“物品是一面映照你自己的镜子,它所照出来的是那个你想当做不存在、不愿承认的自己。 ”我们到底在担心些什么呢?自己想想,很多担心都无从谈起,甚至是没有必要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31770/a6f746b9410d606c.jpg)
我记得年换季的时候,整理衣柜,是我最头疼的事情,我总会有一些衣服不知道怎么处理,扔掉了觉得可惜,放着又穿不了,先留下吧。这种想法,其实就是拿物品当主角。我们应当明白的是正真的主角是自己,我们应当让居住空间永远保持着变动流转的状态。这样才能减少负面情绪的堆积,我们的选择空间才会越来越多。人也会开始积极的扔掉手边与自身焦虑相关的物品,因而能减轻内心负担,使得生活处在一个轻松舒适状态。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让我反复咀嚼:“ 断舍离是生活的减法哲学,减去多余的物品,认清自我,磨砺感知的本能;俯瞰力是心灵的加法哲学,了解深层需求,相信自我,坚定人生的信念;自在力是人生的乘法哲学,重获生命的自立、自由与自在,解放自我,迈向人生的高境界。”细细品味,我们断舍离丢掉的表面上是杂物,但同时我们丢掉的还有看不见的世界里内心的多余的执念。
有句名言:舍得难舍的,获得应得的。简单来说就是有舍才有得,只有放手才会使得自己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才能活出自我,活的精彩。
最后以书中两句话结尾:“想获得知识,请每天增加。想获得智慧,请每天减少。”
网友评论